理念相吻合都存在问题。在民事诉讼法的完善已提上日程时,基本原则的重构首当其冲。 所谓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够指导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原理和 制度﹑基本原则。将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制度规定在基本制度一节中;将同等对等原则放入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可以在第24章一般原则中加以规定;支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1.html -
了解详情
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监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确实令人怀疑。首先.依据法的分类理论,民事诉讼属于私法的范畴,所谓私法,根据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学说,它是关于 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这是与重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初衷相悖的。 (四)再审一律由终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受理。 由上一级法院受理再审案件,实际上形成了有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24.html -
了解详情
却不可能完全取代抗诉和再审的功能。 其五,对法官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三审终审制度很难兼顾对法官违法行为的惩戒。即使在错案中发现涉及法官行为方面的 结果中并不能顺理成章地作出对司法行为正当与否的推断。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尤其是民事诉讼的裁判结果,诸如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应用、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对于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9.html -
了解详情
范畴和传统。现代西方法学任何解构或重构也都是以此知识传统为潜在的背景和出发 点的。正因为如此,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才得以在自由主义、形式主义和 根本价值在于对权力的限制,公民诉权的意义在 于通过权利来制约权力;传统的民事诉讼,其着眼点在于对市民社会内部不同主体间因 权利冲突而导致的权利秩序失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241.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过分干预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充分体现检察机关公益代表人的角色,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维护司法裁判的稳定性和终审判决的既判力,强化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而且与现代诉讼理念 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版;杨柏林、金海洲:《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5期;廖永安:《论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双方当事人,使法律关系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iv]再审程序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对终审裁判既判力正当性的追求,通过法院对已经发生效力的案件进行再次审理,以 [i] 汤维建:《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模式变迁》,载中国民商法律网,2006年9月5日刊登。 [ii] 谭兵、肖建华:《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1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双方当事人,使法律关系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iv]再审程序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对终审裁判既判力正当性的追求,通过法院对已经发生效力的案件进行再次审理,以 [i] 汤维建:《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模式变迁》,载中国民商法律网,2006年9月5日刊登。 [ii] 谭兵、肖建华:《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51.html -
了解详情
从比较法来看,当代法治国家也多设有再审程序,或者设有与此相类似的制度。例如法国民事诉讼法典就设有非常上诉途径,其中第二章即为申请再审;美国《联邦 监督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审判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 审判监督理念之重构 正如审判监督是科学的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审判监督工作亦受现代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39.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范畴和传统。现代西方法学任何解构或重构也都是以此知识传统为潜在的背景和出发点的。正因为如此,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才得以在自由主义、形式主义和 其根本价值在于对权力的限制,公民诉权的意义在于通过权利来制约权力;传统的民事诉讼,其着眼点在于对市民社会内部不同主体间因权利冲突而导致的权利秩序失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6.html -
了解详情
种方向:(1)设置陪审团制度、规范再审制度等来完善诉讼程序设置。(2)体制改革说。(注:张文武:《民事诉讼改革的路径》,《法论》2000年第3 案法院提交上诉状,程序法官将该案提交异地审理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仍运用网络审理进行终审审理。如裁判文书生效后,经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工作转入受案法院执行庭(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