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需要完善。 【关键词】犯罪构成 人权保障 公平 效率 正当程序 一、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中的法庭话语权 近年来,批评我国犯罪构成模式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学者主张 应当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理由在于:其一,司法活动中认定犯罪离不开违法性。在刑事司法活动中,无论认定何种犯罪,都必须要对其是否具有排除犯罪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风险刑法将所有具有风险外观的行为全部囊括进了惩罚范围,这就极大地扩张刑事处罚范围,这是必须警惕的风险刑法所带来的刑法风险。(47)如何来控制这种 (35)个人行为能力也属于不法要素,也能够说明行为人行为的危险性,从而反映行为的违法性。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者许玉秀认为,个人行为能力应当属于主观不法要素。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93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正当依据究竟何在? 一、对现有理论的分析 目前,关于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的正当依据,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风险创设理论(riskcreating)、比较过错 其在刑法中应有的体系地位。被害人过错在犯罪论的因果关系、违法性、罪责专题以及刑事责任和量刑理论中都具有研究的价值。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正当依据究竟何在? 一、对现有理论的分析 目前,关于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的正当依据,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风险创设理论(riskcreating)、比较过错 其在刑法中应有的体系地位。被害人过错在犯罪论的因果关系、违法性、罪责专题以及刑事责任和量刑理论中都具有研究的价值。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79.html -
了解详情
。[2] 一、构成要件的概念 我国学者认为德国、日本刑法理论之所以就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关系存在重大争论,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构成要件本身存在不同认识。[4]日本 自己最终还是采用了三阶层体系,他认为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查明不法,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刑事政策的机能。[22]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学者李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0.html -
了解详情
第13条犯罪概念的规定,刑法的犯罪评价也应包含实质违法性的评价,刑法法益保护的机能与刑事政策的主要任务不谋而合。由此,两种不同的标准在 指南(总第18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1. {28}[德]罗克辛.德国刑事诉讼法[M].吴丽琪,译.台北:台北三民书局,1998:145. {29}邰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857.html -
了解详情
取证定义:一种是从不法取证的违法性的角度进行界定,认为私人不法取证行为指私人所有不依法律规定取得证据的行为,不以违反刑事法律法规者为限,违反刑事 ,温小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2}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3}陈光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79.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其基本原则,由此确立了行为中心的刑事责任原则,它强调无犯罪行为即无刑罚,关注的是行为在客观上表现出来的违法性。行为责任原则固然宣告了“思想犯” 或者主观罪过”的行为定罪处罚,因此,它允许被告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缺乏罪过从而免于刑事责任。严格责任之所以容易被冠之以“客观归罪”的罪名,一者如某学者所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3.html -
了解详情
最终责任意义上的说服责任。 提出证据责任又称说服法官的责任,[12] 是指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提出证据,说服法官将案件递交陪审团的责任,或者提出某项证据使 法系一直存在改革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加重检察官或者被告人证明责任的要求。有些学者避免违法性这一术语,而将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称为消极的犯罪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5.html -
了解详情
是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呈明显的爆发趋势,犯罪人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的认定标准,会导致对许多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责任能力人,除非出现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等阻却行为违法性事由的出现。 2、将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中主观要件相重合 有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