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进行行政处罚等刑罚替代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其实施或参与实施的盗窃、诈骗等一般自然人犯罪 ,1997年3月14日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立法、罪名、刑罚进行了全面确立。由于之前我国并无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586.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二款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等等。这些罪名的共同特征是由于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履行职责时的过失而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或者具有引起严重后果的严重 成员在职务工作中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即属于业务过失。 单位犯罪主体是复合主体,是由法人或非法人社会组织为形式,以自然人为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70.html -
了解详情
放弃了这一制度。 三、两罚制原则 两罚制又称双罚制,是指对单位犯罪及其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都给予刑事处罚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各国单位犯罪 均有不可推卸的原因力的作用,刑罚的适用对象自然应包括两者。两罚制在注重处罚单位的同时,对处罚自然人也赋予同等重视,并根据两者的不同性质适用不同的刑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02.html -
了解详情
,曾经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过广泛的争论。为统一司法实践中办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有关问题,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这样理解符合罪责自负原则,有利于打击犯罪行为,有利于各项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 [4]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0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的统一,已迫切需要在刑法上进一步规定一个较为科学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单位犯罪概念。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的刑事责任,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均没有歧义,分歧主要在于,能否追究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此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59.html -
了解详情
有期徒刑5年,罚金人民币5万元。我院认为,海淀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张清保作为单位犯罪的主要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有误,适用法律不当,量刑畸轻。依法提起抗诉。 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的心理态度,对合同标的处置也必然有不同。合同诈骗犯罪由于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因此,行为人一旦非法取得了他人财物的控制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12.html -
了解详情
余元,其中税额9677万余元。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朱某将自己单位从税务部门购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他人进行虚开,抵扣税额,骗取国家税款数额 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的单行刑法及有关附属刑法规范。从我国刑法典分则的规定来看,单位犯罪广泛存在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62.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分院支持我院抗诉。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审理后认为,原审被告人石川身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购销活动中,使用伪造的汇款凭证,骗取财物, 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并应引用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负刑事责任的有关条款。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03.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思,而并非只是传达被代理人的意志。如果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用独立的意志进行犯罪活动,也要归罪于被代理人,那么罪责自负就无从谈起了。又如民法上有无因管理 之债,这种归责方式在刑事法律上当然也不能适用。 2、意思自治原则与单位犯罪。现代民法制度中,意思自治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意思自治,即民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2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始的标志。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着手具备主客观两个基本特征。主观上,行为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实行行为的开始充分表现出来,而不同于在此之前预备实行犯罪 所执行。如果虽作出了中止决策,但未被执行或未及时抵达执行者,从而使单位犯罪行为顺利完成至既遂,则不够成中止,因其并不符合有效性。此为自上而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