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录音、录像。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在联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提讯在押的 也很模糊,但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或体会何为合理怀疑。 刑事案件实体事实的证明应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对此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程序合法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35.html -
了解详情
将DNA证据请下神坛。立足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及实践,笔者认为,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需要我们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努力: (一)树立科学的 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规定:不出庭作证的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的书面陈述、书面证言、鉴定结论经质证无法确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 起诉书指控被告人XXX案发之日,指挥被告人ZZZ/CCC将被害人一部价值1007元的三星牌W569型手机从案发现场劫走。辩护人对该项指控持有异议。我们认为 事实依据不清楚、证据根据不充分,公诉人的诉讼证明程度没有达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项所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040.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被告人只有简单予以承认或否认,一般情况下没有证据予以反驳或证明。随意决定赔偿数额,判决理由部分过于简单。审判实践中存在重刑事轻民事现象, 情节给予从轻处理,特别是在涉及到死刑案件时常常把被告人是否能作出赔偿作为适用死缓或是无期徒刑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样做的好处与依据在于对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79.html -
了解详情
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马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四、总结与思考 被告人马某某故意杀人、 的前提。任何间接证据都只能从某个侧面证明案件事实的情节或片断,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有赖于若干间接证据相互组合,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连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91.html -
了解详情
指控的主要事实,认罪或基本认罪。第二、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清楚,所提供的证据之间有关联性,且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第三、原则上应当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的思维。简化庭审程序可考虑分成如下四部分进行。 (一) 简化审理被告人基本情况。 对被告人基本情况的查明是所有案件的必经程序,这个程序往往在多人多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198.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2006年1月26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条规定:行政执法机关 不移交。对于是否明知,虽说是主观要件但并不是主观臆想,必须要有事实证据证明明知,例如有徇私、舞弊等行为,就可以推定是明知。所谓徇私,按照200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74.html -
了解详情
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以及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最高法定刑分别是死刑、无期徒刑和十年有期徒刑。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法定 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为由否定窝藏、转移毒品罪的成立。因为当控诉方未能合理排除存在窝藏、转移毒品行为的可能性时,也就意味着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非法持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2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重新鉴定。上述规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死刑案件关键证人及鉴定人的出庭作证,进而通过严格的证据调查程序保证死刑案件的证明质量。但是,应当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352 - 353。 [16]参见林钰雄:自由证明法则之新开展,《台湾法学》2007年第7期,页117。 [17]罗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7.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罚轻重程度不同的刑事案件中适用不同证明标准的讨论,首先从死刑案件与其它刑事案件的比较人手,并很快形成一致意见,即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应当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9}刘立宪,谢鹏程.海外司法改革的走向[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10}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1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