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事由的确定,使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具有了诉权的性质,与宪法性权利的申诉制度相区别,在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中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申请 进行横向监督的法院有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两级。 4、部分专门法院享有民事案件再审权。我国法院系统中,除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外,还有军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43.html -
了解详情
途径来获取下级法院的错误裁判,没有相应的制度,反映在实践中就是当事人不断申诉上访,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影响,进而引起上级法院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引起再审, ,以妨害司法公正追究行贿人责任,并追缴其非法所得之利益。 (二)关于再审事由 民事案件再审形式审查立案的决定因素就是再审事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也是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57.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权利。 第五十条 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 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被辞退的职工……申诉无效的,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对这类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案件,是按民事案件立案还是按经济合同纠纷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092.html -
了解详情
确实有利于消除实践中所存在的因原审法院拒绝受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而导致的当事人申诉难抑或再审申请难的现象,也有利于因再审法院层级的提高而增强当事人对再审 与纠纷解决工作。具体来说,中级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标的额较大、案情较为复杂的重大民事案件的初审法院;而基层人民法院则应当作为大量的标的额较小、案情较为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71.html -
了解详情
把关,因考虑法院内部人员的关系等,监督力度也不尽人意,从同一案件申诉审查次数增多以及法院依职权再案件数极少可以窥之。 (2)检察机关有滥用监督权之嫌。 司法监督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但从有关数据反映出多半为抗诉案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该立法的正当性。民事案件本属私法范畴,检察机关实质上是用公权方式干预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86.html -
了解详情
在利弊衡量基础上提出了提级管辖制度的具体设计。 一、现行民事案件再审管辖制度 (一)规定 民事诉讼始于管辖,诉讼制度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 转型期难以避免的各种利益的冲突,信访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群众申诉冲击法院、检察院、人大等各级国家机关的大门,日益严重影响到社会、政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7.html -
了解详情
介入导致了审判权、检察权与当事人诉权的紧张关系;其三,在相关渠道的安排上,申诉与申请再审的相互关系明显混乱,导致了当事人诉权的虚设和空洞化,实施效果不 必要性与充分的合理性。但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由立法机关针对具体案件特别是民事案件作出立法解释或者补充立法还没有任何先例。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3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证据应当进行调查。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受理当事人对民事案件的申诉进而提起抗诉的案件,几乎都作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并把调查取证的证据作为 地参与调查取证、法庭审理。 首先,限定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检察机关受理当事人申诉后,应当区别情况进行调查取证。第一种情况是检察机关对原审程序方面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中断未做出任何规定。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7] 61号《关于已撤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可以再受理的函》规定:“当事人撤诉或者劳动争议委员会按 规定。”《劳动法》既然仅对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作出了规定,而未对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另有规定,那么作为民事案件的一种,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在当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4.html -
了解详情
182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裁判生效后的2年内可向原审或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申诉权是宪法赋予当事人的权利,只要当事人对生效的裁判不服,任何时候都可向人民 应准许其撤回,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的2年内,当事人仍可再次提出再审申请。因为就民事案件而言,当事人享有极大的处分权,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胜于对案件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