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关系而产生的争议。 2、诉讼原则不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一些共有的原则,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等。但是,两者有一些 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90页 16、马凤鸣、宋金林:《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载于《人民司法》1997年第8期。 安徽省泗县人民法院 陈恒志...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5.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的抗诉再审更为必要。 六、没有上诉的裁判能否申请再审或抗诉?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任何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都有一次上诉的机会,如果对上诉裁判不服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就失去存在的正当性。 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其次要考虑现实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运行是不是已经给予当事人充分的救济,还需不需要用民事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8.html -
了解详情
个好处,一是不直接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实体审判,避免破坏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抵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权威性。二是“撤销原审 、责任明确起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与当事人的自身诉讼过错区分开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作为进行再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html -
了解详情
个好处,一是不直接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实体审判,避免破坏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抵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权威性。二是“撤销原审 、责任明确起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与当事人的自身诉讼过错区分开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作为进行再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
尽头,而裁判亦将无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这种指导思想与国际上公认的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相悖。按照各国通行的做法,错案的纠正受当事人的处分权的限制,受 发现了新的证据即可要求再审,甚至可以在一审或二审中故意隐瞒证据,将之留待两审终审后利用该证据启动再审程序。“证据可以随时提出”将导致无限再审,既不利于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论等一整套程序理论。[19]通过长时期的努力,程序保障理念逐渐成为影响台湾民事诉讼制度构建的基本理念。[20] 为扩大纠纷解决功能,实现纠纷一次性解决或统一解决, 判决,还是二审判决,第三人撤销判决诉讼的审理都应是两审终审。 在管辖方面,因为第三人撤销判决的诉讼在当事人方面的不同,利害关联也有所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就必须改革与完善法律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这一制度,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审判监督机构,可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释,明文规定凡是再审案件 体现不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度的原则。我们姑且不必去讨论究竟那一次判决的正确,但即这一案件的多次反复审理,都会使诉讼参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2.html -
了解详情
设立和完善,应当充分体现出这些特征,只有这样,再审制度这一非通常的补救性制度与两审终审这一通常适用的审判制度才能协调;一审、二审等通常程序与再审等非通常 制度、程序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案件、适用的阶段等),如此,调解制度、程序才有可能在民事诉讼中发挥最为有效的作用。 【作者简介】 潘剑锋,法律自由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60.html -
了解详情
道理是相类似的。申言之,尽管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具有许多相同的内容,例如都适用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合议、回避等基本制度,都设置有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三大诉讼法均将修改》一文的报道:针对一些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刑事证据法、民事证据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在结合三部诉讼法的修改,对有关完善刑事、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1.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和步骤作出法律决定的过程,而正当的诉讼程序则要求将诉讼行为纳入到法定的诉讼程序当中。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而判前释法又是在判决作出前 审查判断。这不仅造成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