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的产生也负有一定的民事责任,而这一民事责任是否存在及其大小如何并不能通过行政诉讼程序加以解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还是要先解决行政相对人与第三人 的举证责任,原告对此不负举证责任。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原告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所以,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机关所举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8.html -
了解详情
。[2](27) 真实义务是指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负自我陈述真实的义务。本文仅对当事人的真实义务进行探讨。真实 能力、完全对等的双方当事人各自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攻击防御行为,法官只是站在中间人的位置作出裁判。(注:在当时的民事诉讼中,对于裁判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0.html -
了解详情
《民诉法》第六十四条作出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 证据。这一规定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此 证据材料而自己又迟迟不提交。法院为了平等保护双方的诉权,应答复申请人依照《民事诉 讼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9.html -
了解详情
复验、复检等程序,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依据鉴定结论作出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民事诉讼中涉及的行政鉴定结论的处理,首先,行政鉴定 ,关系到对当事人实体权利的保护,且还涉及到许多与鉴定相关的基础性证据材料,对重要事实及其证据的认定应当经由两级审理程序,以确保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在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76.html -
了解详情
达成赔偿协议,更可以促进被告人认识自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以达到对其的教育目的。 然而,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即被告人,大都因为犯了罪而被羁押 。 应当认识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通过行使起诉权而启动诉讼程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自身合法民事权利的保护。刑事司法活动亦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2.html -
了解详情
理智性作对,就必须证明现实的反面 .表现在诉讼中,也就是要承担举证责任。同时,从实体法的角度观察,规范说与进攻者原则,与对占有的保护,对权利安定的保护以及 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没有规定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不能的当事人虽然可能承担不利的后果,但并不是必然要败诉。《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6.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作为进行再审的依据;而当事人的自身诉讼过错不作为再审的依据。这样我们既把一、二审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权利自由处分原则(不告不理原则) 。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而且使当事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提起诉讼,烂用诉权而不承担诉讼过错责任。当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进行判决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0.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切实有效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折中说 折中说认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可告知当事人按照民事 权优先,人民法院原则上不能为了迅速结案等理由去限制当事人的诉权,并且在被告人不能充分赔偿被害人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影响量刑,在被告人较为充分地赔偿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7.html -
了解详情
田平安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应最大值地充分发挥法官与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法官与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86. {2}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作用的分担[J].法学家,1999,(3). {3}[德]米夏埃尔#18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8.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很大一部分的被告人已被采取了强制措施,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举证和答辩客观上要比一般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存在更多的困难,使得刑事 ,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因此,有必要重新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范围。笔者认为扩大赔偿的范围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