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刑法理论上看,宝坻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却值得商榷。本案涉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指使肇事者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的问题。关于该问题,应当从 只要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和肇事者不明知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的,就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462.html -
了解详情
(多因)致人死亡(一果)的案例,对各种行为如何定性,关键是要看各个行为在致人死亡这一结果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在本案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是否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对于本案被告人甘志斌的交通违章行为与被害人苏文治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见,是因为本案存在两个事实:被告人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9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害后果,但是却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致使被害人游希良被撞致死的结果。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定罪,依法向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 的判决是正确的。本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理解交通肇事罪的主观过失心态;二是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837.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取决于故意、过失内容不同[因为客观内容完全相同]。同样,不管行为造成了何种结果,关键在于行为人具有什么样的故意与过失,故意、过失的内容成为区分上述犯罪的 构成要件的行为造成法益侵害才具有违法性,是否表明行为和结果在刑法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取决于如何看待这里的同等重要。从构成要件要素的角度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87.html -
了解详情
加重犯起源于教会法上的自陷禁区原则,是结果责任的残余。理论界承认结果加重犯的立法现状,转而向如何限制结果加重犯的责任承担方向努力,以期通过限缩结果 结果加重犯只需要判定行为是否违法,不需要判定行为人对行为后果的主观罪责,所以结果加重犯遭到的最大抨击,是在于其违背了责任主义。所以,Binding认为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97.html -
了解详情
加重犯起源于教会法上的自陷禁区原则,是结果责任的残余。理论界承认结果加重犯的立法现状,转而向如何限制结果加重犯的责任承担方向努力,以期通过限缩结果 结果加重犯只需要判定行为是否违法,不需要判定行为人对行为后果的主观罪责,所以结果加重犯遭到的最大抨击,是在于其违背了责任主义。所以,Binding认为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82.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有期徒刑。这一罪状表述就形成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情节特别严重的滥用职权行为如何成立犯罪的问题。 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财产性 解释的进一步明确。 二、滥用职权罪的重大损失及其界定 有学者认为,结合犯罪结果的基本理论,由滥用职权罪的客体为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推断滥用职权罪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73.html -
了解详情
在对兼具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性质的当事人行为作出解释的同时,根据各方充分辩论结果来作出相应的裁判。[7](P201)意思表示解释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私法适用 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一部契约自由的历史,就是契约如何受到限制,经由醇化,从而促进实践合同正义的记录。[38] (P23)即便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99.html -
了解详情
的成员进行犯罪活动,如果犯罪集团的成员实施某一犯罪行为而发生了法律上的加重结果,对此,组织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5]至于帮助犯、教唆犯帮助、教唆他人实施某种 ,更因为学者立论有别、观点殊异。笔者认为,对于在共同犯罪中出现结果加重犯的情况下,如何对各共同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离不开一国有关刑事立法的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00.html -
了解详情
固然是想要解决按照犯罪成立对犯罪进行划分后,对此类犯罪如何给定称谓的问题,[15]但这样就意味着结果既遂犯属于行为犯。这恐怕是成立标准说所不愿 既遂。[17]有的学者提出,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仅在于着手实施犯罪之后,危害结果是已经实际发生,还是尚未实际发生但可能发生。[18]显然,按照上述学者的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