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于现实的要求,不能有效地保证案件质量和维护司法公正,二审终审制度所面对的却是一个无法终审的现实。另一方面,再审案件的大量出现也不能不使我们现行诉讼运行 ,滥诉现象比较普遍。(3)上诉审功能发挥受阻、上诉制度的目的难于实现。为了重整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的关系,应做到:1.进一步完善普通程序与简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00.html -
了解详情
冲击,给现代司法理念造成极大的破坏。 *民事再审司法理念的重构 一、从有错必纠过渡到依法纠错的司法理念。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及司法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及 之诉权。二是已经过再审程序的不得再次提起再审之诉。三是对最高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不得提起再审之诉。 二、民事再审程序的两个阶段。从大立案到精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18.html -
了解详情
缩短诉讼周期,提高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和权威性。我国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并且分别为一审和二审程序规定了期限,这一期限与美国等一些国家规定 范围,而且要对适用的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在实践中有法可依。此外,一些国家民事诉讼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程序的发展也体现了对司法效率的追求,值得我国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008.html -
了解详情
商法,2000,(1). [4]林越坚.民事再审制度改革与检察监督权的二元配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6). [5]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6]李浩.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3).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9.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4条的规定在保证期间内对保证人主张了权利。恰恰对于这一点,作为终审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在判决中作出任何说明。 二、保证期间制度的 。 在应然层面,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制度可以说是并存的,两者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互不相扰。保证责任产生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26.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减刑或者假释的建议书,并重点阐明提起减刑、假释的事实、依据和理由,尤其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履行情况。 [12]这种模式有可能使执行机关与服刑人员在减刑假释程序形成直接对抗 宋世杰、彭海青:《试论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载《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陈永生:《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检讨》,载《法商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48.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可以对实施侵害的人提起禁止侵权、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民事诉讼。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将有助于提高弱势公民的素质和参与能力,稳步推动各 年版,第67页。 19、[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3-68页。 20、赵许明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35.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我国建立沉默型法官困难重重。二、从大陆法系国家的改革谈我国法官地位重构的总体思路在英美法系国家积极借鉴职权主义国家的优点,建立“积极管理型”法官的 诉讼无法通过一审终审等。由此,我国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非单纯依靠法官地位的转化就能解决,但法官地位转化为积极指挥型却一定有利于我国民事诉讼的完善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下达合意裁决,即产生既判力,任何一方不得反悔。法国民诉法规定,和解具有终审判决的效力,经法官确认的和解笔录能够作为执行凭据。笔者认为,我国民诉法应对诉讼 1期。 3、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秦兴宇,论完善我国的法院和解制度,前沿,2006年第1期。 5、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1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出现步履维艰的局面。因此,对其予以重构已是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改革的基本出路应当 法律或者实体权利人的授权。由此观之,前文所述各国的检察机关之所以能够提起或参与民事诉讼,就在于检察机关存在法律上的授权。 3、检察理论 应当说,诉权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