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主观目的,但也是不易合立法原意的。第二种观点虽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所有金融诈骗罪的主观要件,看似与第一种观点相对立,并且也成为代表学界和实务 刑法理论界一直认为,盗窃罪、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包括非法占有目的。如果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我们就很难将盗窃罪和一般的盗用行为、诈骗罪和一般的欺诈行为相区别。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59.html -
了解详情
更重的罪名处罚时,都可能成立侵占罪[13]。 关于背信罪与诈骗罪的关系,刑法理论与判例一般认为是想象竞合,应从一重处罚[14]。例如,保险代理人为 ,应评价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店员出于加害的目的默许他人拿走商品的,属于给店主造成损失的行为,与直接毁弃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另外,由于店员本人没有利用的意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345.html -
了解详情
随后不久盗窃了一家商店,再过若干天又将缉捕他的一名干警杀害。某甲的行为分别符合了强奸罪、盗窃罪与杀人罪的罪状,构成了三个犯罪。(2 )两个互相牵连 不同的犯罪。例如,某乙伪造文件进行保险诈骗,手段行为符合伪造文件罪的罪状,目的行为符合保险诈骗罪的罪状,从而构成了两个犯罪。(3 )一个行为符合数个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7.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能实施贪污或其他犯罪行为。因此,伙同贪污应是仅指帮助犯而非实行犯。{11}(P268)(3)区别对待说。该说认为应根据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的某一 刑罚的问题。因此,鉴于我国刑法规定的贪污罪的法定刑重于职务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的法定刑,对于有身份的人与无身份的人共同犯罪以及两种特定身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7.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财物案件的论文认为,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主观上有盗窃他人财物的故意,客观上有盗窃行为,但盗窃罪须以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为客观条件,这也是其社会危害性的具体表现 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272页;郑泽善:《论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别》,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5期。不过,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为目的,因而这些侵犯财产罪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客观表现形式不同,如抢劫罪表现为强行占有,盗窃罪是秘密窃取,诈骗罪是骗取,抢夺罪是公然夺取。笔者 指出于不正当目的肆意挑衅,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其与抢劫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构成特征上。首先,客体特征不同。寻衅滋事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68.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为目的,因而这些侵犯财产罪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客观表现形式不同,如抢劫罪表现为强行占有,盗窃罪是秘密窃取,诈骗罪是骗取,抢夺罪是公然夺取。笔者 指出于不正当目的肆意挑衅,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其与抢劫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构成特征上。首先,客体特征不同。寻衅滋事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32.html -
了解详情
随后不久盗窃了一家商店,再过若干天又将缉捕他的一名干警杀害。某甲的行为分别符合了强奸罪、盗窃罪与杀人罪的罪状,构成了三个犯罪。(2 )两个互相牵连 不同的犯罪。例如,某乙伪造文件进行保险诈骗,手段行为符合伪造文件罪的罪状,目的行为符合保险诈骗罪的罪状,从而构成了两个犯罪。(3 )一个行为符合数个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3.html -
了解详情
所包含的结果,因此应以是否取得财物作为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标准;1979年刑法典第150条第2款(即现行刑法典第263条后半段)则是结果加重犯,或者说是结果 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而构成既遂。因此,对于抢劫罪前半段的既遂未遂应该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一样看待,即法定犯罪结果是否发生是其犯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40.html -
了解详情
与凶狠杀人的不法(因此影响法定刑)程度上的区别而已。[4]基于同样的理由,在我国刑法分则中,当法条已经规定了基本罪状时,情节较轻不可能同时成为一个犯罪的 更重的法定刑,是因为日本没有重刑观念,或者说在日本的立法者看来,对任何严重的盗窃罪与诈骗罪,判处10年惩役就足够了。这反过来说明,我国刑法就盗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