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过错又分为立法故意和立法过失,其中立法故意就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者故意制定错误法律侵害公民的权益,而立法过失则表明立法者在立法时由于疏忽或其他未 只有体现民情和顺应民意才具有合法性基础和正当性前提,人民是立法真正意义上的原动力,一切立法权属于人民而且源自人民。[6]可见,按照现代民主理论,国家及其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439.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环境纠纷中涉及人员众多、地域分散,有时甚至会出现没有影响到具体公民的权益但却影响了国家或社会公益的现象。如何保护这类环境公益成为我们面临的 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研究,2002(5) [10]江祖兴、江燕,公民诉讼权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81.html -
了解详情
也需要国家来帮助自己过正常的生活。国家负有为公民提供安宁、太平的生活环境,防止刑事犯罪发生的责任。如果公民的权益遭受犯罪的侵害,则说明国家对 当事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司法人文关怀,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正是基于实践中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2007年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61.html -
了解详情
,还可避免控方权力过度膨胀,为控辩双方提供平等机会进行陈述,更为作为辩方的公民的权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确立刑事审前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司法审查观念十分淡薄。传统中国历来是一个封建集权国家,国家权力本位观念在现今的刑事诉讼制度中仍然表露无疑。即使是解放 后,由于长期施行计划经济、施行人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5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即告终止。笔者认为,规定侦查期间对于保障涉讼公民的权益是非常必要的,侦查权的存在对于涉讼公民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侦查程序早日完结实在是一种 ,法律必须明确检察机关向侦查人员提出建议或发出纠正违法通知后侦查人员拒绝接受的法律后果,否则,监督就形同虚设。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监督建议或者继续违法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69.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环境纠纷中涉及人员众多、地域分散,有时甚至会出现没有影响到具体公民的权益但却影响了国家或社会公益的现象。如何保护这类环境公益成为我们面临的 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研究,2002(5)[10]江祖兴、江燕,公民诉讼权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1]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8.html -
了解详情
是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即使损害了公民的权益,也只能构成损失补偿的理由,而不会导致国家 主体特定性、损害事实客观性、职务行为违法性等特点,准确判断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行为是否违法。同时,笔者以为还应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91.html -
了解详情
时,法院不予受理。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则进一步将这种奖惩、任免等决定明确为该行政机关作出的 领域的体现。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行政机关的行为均可以受到法院的审查,有些行政行为并非对公民的权益造成重大影响,有些行政行为涉及行政主体高度人性化判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13.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制度。侦查行为直接涉及限制或剥夺公民的权益,对其实现司法上的监督是各国都极其关注的,认为有必要将“诉讼”的观念引入侦查程序,以加强对 法律》[M],法律出版社 1996 . 235页。 [5]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231 [6] 参见陈卫东、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环境纠纷中涉及人员众多、地域分散,有时甚至会出现没有影响到具体公民的权益但却影响了国家或社会公益的现象。如何保护这类环境公益成为我们面临的 公害案件诉讼程序。因而我们要把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留给公众,把涉及间接利害关系人的公益诉权留给间接利害关系人,国家没有必要干预。这样还可以达到发挥公众维护社会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