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构成要件应当体现可罚的违法性。在法益侵害的程度没有达到可罚程度的场合,不能动用刑罚。⑾如果认为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是盗窃数额的补充要素 。然而,政治权利与再次盗窃的可能性没有关系,因而政治权利是否被剥夺不应当影响缓刑的刑事处罚性质。最后,缓刑的考察期可以适用减刑制度,(51)应当属于刑罚执行制度的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411.html -
了解详情
改观,定罪之犯罪构成一元化标准在逻辑上才逐步趋于周延。[16] 由于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系排除犯罪事由的一部分,因此,其尴尬如出一辙:其一,若坚持定罪标准 式地处理,即主张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既是符合犯罪构成的事实行为,又是符合犯罪阻却事由特别规定的事实行为,其与犯罪构成在刑事立法上系并列关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718.html -
了解详情
改观,定罪之犯罪构成一元化标准在逻辑上才逐步趋于周延。[16] 由于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系排除犯罪事由的一部分,因此,其尴尬如出一辙:其一,若坚持定罪标准 式地处理,即主张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既是符合犯罪构成的事实行为,又是符合犯罪阻却事由特别规定的事实行为,其与犯罪构成在刑事立法上系并列关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60.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行为的时候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对于故意的程序违法性行为应当予以程序性制裁,对于过失实施的刑事程序违法行为,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下予以制裁。 行为,以使对程序性违法行为的制裁因其“侵权性”而具备正当性。所以在确定刑事程序性制裁的适用标准时,如果单单以行为违反法定诉讼程序的“形式标准”为依据,就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84.html -
了解详情
上无疑值得商榷。首先,不能说明来源要素明显直接影响行为的违法性,并非与违法性无关的单纯的刑事政策内容。即使认为客观处罚条件由于在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应受 克达博:《积极的一般预防与法益理论》,杨萌译,载《刑事法评论》第2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5页。 (56)Tatjana Hoernl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上无疑值得商榷。首先,不能说明来源要素明显直接影响行为的违法性,并非与违法性无关的单纯的刑事政策内容。即使认为客观处罚条件由于在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应受 克达博:《积极的一般预防与法益理论》,杨萌译,载《刑事法评论》第2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5页。 [56]Tatjana Hoernl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验收、结算尽快完成。对此目的,起诉书也予以认定。事实上,该目的不具有违法性,A某某公司也不可能据此获取违法利益:①A某某公司支付加班费,是为了 ,与刑法正义品质背道而驰!至于公诉人认为A某某公司是否构成犯罪与受贿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没有任何关系,不以受贿人是否构成犯罪为其前提。辩护人认为公诉人的逻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410.html -
了解详情
楷教授亦主张不能将其称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14} 2.被前行为的违法性一体评价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如盗窃犯毁损赃物的行为。该事后行为虽然符合构成要件 说明失去所有权。 (4)在盗窃自己所有并为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的场合,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有观点称若行为人事后向他人明确告知并提出无需返还则不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38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在证明主体问题上的某些模糊认识。 (一)实质性的当事人 1.公诉人。虽然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出于种种考虑,认为公诉人不属于当事人。[15]然而在公诉案件中,检察人员以 ,犯罪构成要件事实之存在,即可推定阻却违法性事由及阻却责任性事由之不存在。参见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2年2月第4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多主张目的刑。 20世纪以来,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由对立走向折中、调和以至统一。刑事现代学派综合了道德和利益的权利观念,认为权利是法律规范的以道德为底蕴 ,既承认故意和过失是主观违法要素的构成要件,亦将其作为判断刑事责任的责任条件,同时,引进并深入讨论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