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纠纷相区分的重要着力点。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 学》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61]刘宪权:《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辨正》,《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62]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0.html -
了解详情
清楚。 遗憾的是,其后许多德国学者开始更为广泛地解释Tatbestand的内容,将犯罪行为的所有必要的客观和主观要件都包括进来,如贝尔纳。⑹而Tatbestand 学》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61)刘宪权:《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辨正》,《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6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68.html -
了解详情
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片面地强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有违故意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其科学性与可行性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如果 的评析与重构[J].法学研究,1996,(4)。 [5]宋庆德。新刑法犯罪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33. [6]赵秉志。海峡两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6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承担。对这种情况,认为教唆者是在把他人当工具使用,属于间接实行犯。单位犯罪,虽然也可能有很多单位成员参与,但是此时是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出现的,不认为是共同 甲某可以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乙某构成脱逃罪。 (8)先后实施的相关故意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犯。如:甲某伤害乙某,甲离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3.html -
了解详情
相适应,进一步使刑事立法科学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同犯罪首先是一种故意犯罪,因而必须具备故意犯罪成立的一般条件,即必须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3) 各共同犯罪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们的共同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甲乙二人合谋杀丙,按照约定,届时甲将丙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7.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规定,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该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而作出罚当其罪的判决. 共同犯罪在我国的刑法实践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一个法律现象,中间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3.html -
了解详情
在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过程中实施了明显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结果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在客观上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结果,侵害 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直接故意犯罪。防卫过当是由于正当防卫明显超出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0.html -
了解详情
[27]同前注[23],马克昌书,第475页。 [28]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构成犯罪的情况。 [29]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刑法典,如《德国刑法典》、《葡萄牙刑法典》、《澳门刑法典》都对此有明确规定:对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欠缺违法性认识的,按故意犯罪处理,但可减轻处罚;对有正当理由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则阻却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88.html -
了解详情
犯和举动犯的称谓,而换之以危险犯。 【关键词】危害结果 法律地位 主观故意 犯罪类型 刑法中的危害结果是指行为对法益的损害和造成损害的危险。 ]马克昌.刑法学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16]李洁.犯罪既遂形态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17]鲜铁可.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1.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秘密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其掌握或者知悉的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现行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 皆肇始于本罪的立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就罪名的争议而言,我国刑法对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一般采取的是分立模式,而本罪采取的是并合模式,即在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