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并没有获得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即行政诉讼并没有实现其目的。这种无法反映当事人双方合意的非此即彼的纠纷解决机制显然已 即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⑥这种变相的调解与和解,显然有悖于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其实质就是规避法律,但是几乎没有哪个法院在审查撤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12.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规定法院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 ,理由是 ,首先 ,原告处分诉权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在行政诉讼中 ,经常出现被告在诉讼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原告施加压力 ,进行威逼利诱的情况 和重复诉讼,提高息诉率,从根本上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地彰显行政诉讼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二者关系的机制功效。 (二)促进民、行交叉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4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却同这一基本立法宗旨存在着不协调,应予以修正和完善。 关键词:行政诉讼目的 保护权利 起诉不停止执行 一部法律的立法目的(或立法宗旨)是该部法律的 行政行为的维护。这种观点不妥。行政权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无需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关几乎享有实现自己所有意志的全部特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39.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政行为,其违法后果应完全按照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加以判断。④ 二、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一)行政诉权保障的需要 行政诉权是请求法院做出公正 的权利义务和行政活动内容,相对人诉权在和解中得以最大展现。 (二)行政诉讼经济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国家任务的膨胀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调整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6.html -
了解详情
理解,法院在其中的职责是创造和解的氛围,而非主导双方的和解过程。 行政诉讼审判实践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于原被告双方和解而导致的撤诉率居高不下。最高 30%以上,一些区县法院达到50%以上;2006年山东省各级法院共审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9924件,经和解,原告主动撤诉的9368件,和解撤诉率为4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44.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统筹兼顾、平衡、协调各种可能相互冲突的因素,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3]而行政诉讼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与其它制度相比,更是实现公共利益与相对人利益 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并没有获得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即行政诉讼并没有实现其目的。这种无法反映当事人双方合意的非此即彼的纠纷解决机制显然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4.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权,并肯定这种处分的行使并不必然以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为代价,行政诉讼就可以适用调解。 6、有限适用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处分国家权力,在 年版,第352页。 [8] 王振清主编、吉罗洪副主编:《行政诉讼前沿实务问题研究-问题.思考.探索》,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324页。 山东省临沂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9.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预先分配,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可能性是分配举证责任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行政诉讼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责任制度以及特定情况下人民法院经原告申请或依职权调查 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也为了保障行政诉讼的正常进行。设定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制度。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9.html -
了解详情
尴尬,应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现实国情所需。 二、在法律上确立行政诉讼调解的必要性 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经济行政案件不应进行调解的 补偿提起诉讼的行政争议可以适用调解。对于行政赔偿,我国法律已明确规定允许在行政诉讼当中进行调解,但对于行政补偿,我国法律尚没作出规定明确许可能进行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87.html -
了解详情
就对方提供的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相互辩论的活动,是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方法,有着不同于刑事、民事诉讼质证的特殊性: (一)质证 ,而必须与其他证据联系在一起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行政诉讼中,采用间接证据应注意:(1)间接证据必须真实;(2)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