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法律技术层面讲,人格或法律主体的概念与自然人的概念之间原本并无一致性,二者非属同一:自然人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如古罗马时代 权利能力)概念。如上文所述,1900年《德国民法典》创设了团体人格及法人制度,而在该法典上,自然人和团体的法律人格采用了“权利能力(Rechstfahigkeit)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29.html -
了解详情
,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设定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44];法律行为说认为法人以自己的意志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承担责任。 综上以上各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法人的行为能力设立的宗旨与自然人不同,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能力,受目的事业范围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57.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法院通过 2001 年的沃奈勒镇(Commune de Venelles)案的判决首次将地方团体法人的自治承认为一项基本权利。[7]在 2010年7月2日关于敦刻尔 适用于社团、工会、私立教育机构等其他私法人。当然,法人的基本权利能力要受其本质的限制,与自然人的伦理和生理紧密相关的领域,如人身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26.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在两罚规定下对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承认了作为营业方的自然人以及法人存在无过失责任,但是到了1957年最高法院改变了过去的立场,而采取了过失 。) 这一人格化社会系统论也曾经受到批判。例如,前面已提到的论文中,对于法人与法人成员的犯罪行为,提出了引用民法中联带责任的观点,就何秉松教授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2.html -
了解详情
均沿袭苏联民法学,基本上奠定了以后很长时期内中国社会主义民法学的体系。该书将自然人民事主体称作公民;将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合作社所有权和公民所有权;对于债权, 通则》第一次出现自然人以及为什么将公民与自然人并列所作的解释大致有以下两点。其一,尊重传统的用法。传统民法中习惯上将自然人与法人对立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4.html -
了解详情
人格否认制度,指作为债务人的公司严重损害债权人 利益时,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否认公司法人资格,以追究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为了阻止公司独立人格 的场合,由于存在两个犯罪行为,因而一律要实行双罚制,且对单位成员的责任与自然人犯罪的责任进行等构。这一 点,国外已有立法先例。如美国和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47.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在两罚规定下对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承认了作为营业方的自然人以及 法人存在无过失责任,但是到了1957年最高法院改变了过去的立场,而采取了过失 )这一人格化社会系统论也曾经受 到批判。例如,前面已提到的论文中,对于法人与法人成员的犯罪行为,提出了引用民法中联带责任的观点,就何秉松教授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78.html -
了解详情
记者肯特库柏(Kent Copper)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及其私权利属性。我们认为知情权应当是广义 。 再次,从法的价值上说,法的价值具有多元性。个人信息的隐私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息知悉愿望都是可以借助法律以权利加以保护和促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70.html -
了解详情
商榷的: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不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 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常被称为法人犯罪,修订后的刑法总则将单位犯罪规定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否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是单位犯罪的罪与非罪、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区分的标志。如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85.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记者肯特库柏(KentCopper)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及其私权利属性。我们认为知情权应当是广义 。 再次,从法的价值上说,法的价值具有多元性。个人信息的隐私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息知悉愿望都是可以借助法律以权利加以保护和促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