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类主体中,法院和检察院对于再审程序的启动具有“必然性”,因为“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启动,无需征求当事人的同意,而与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直接 四)程序正义的悖论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是指:原裁判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原裁判适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调取、质证、认证更加规范,更易于操作实践表明,仅仅依靠行政诉讼法有关证据规定的原则性规定运用证据,很难操作,几年来,我国各地人民法院陆续制定了适合 是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事实认定的,人民法院有权依职权调取证据。这种关注,意味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更趋完善。(四)更加融合了现代法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12.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程度的制约。其一、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而受到司法审查的制约《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第10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58.html -
了解详情
执法人员,必须树立以下基本观念:第一,人民主权的观念。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的 之间存在矛盾的,必须合理排除。证据合法要求证据的形式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证据种类;证据的取得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例如,根据《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68.html -
了解详情
采用了全面、严格的审查标准。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事实问题的审查规定了非常全面、宽泛、严格的审查标准,即证据是否确凿。证据确凿是指实施具体行政 以司法权替代行政权,而是制约行政权。合理性审查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司法审查的存在对行政人员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可以促使他们谨慎行使权力”,[xi]尽可能不做不理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02.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部分或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分别适用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证据问题上,行政诉讼部分遵循行政诉讼法所遵循的证据规则,以举证责任为例,在 关联性含混不清、一时难以查明,如果一并审理,会超过行政诉讼的法定审理期限,影响行政案件的及时解决。此外,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因故不能出庭的,也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庭前准备程序对于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庭前交换证据,有利于人民法院和各方当事人明确诉讼争议焦点,正确认识和理解对方的诉讼请求和 (一)严格维持判决的适用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只有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人民法院才能判决予以维持。对于涉及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41.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面对这些变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具体讨论了我国目前行政诉讼中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现状、缺陷,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着重分析了各种不足产生的 (二)“事实清楚”不应成为行政审判中事实审查的标准。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只规定了“主要证据充足”,并没有规定“事实清楚”。其第六十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客观性,可以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依据。市国资局提交的证据1-8,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客观性,可以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依据;市国资局提交 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理由不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 ...
//www.110.com/panli/panli_4167398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相对人负有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诉某市容所、某工商所、某区巡警支队财产权、人身权案。参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北京行政诉讼案例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24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