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我们必须把三个方面统一结合起来,树立关于逮捕条件的全局性观念,树立人权观念,重视逮捕必要性在批准逮捕、决定逮捕中的作用,从而正确执行《刑事诉讼法》第60条 、监视居住,那么对其是否批准逮捕,则要适用《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或第57条第2款规定的逮捕条件,二者不能混淆。只有如此,才能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81.html -
了解详情
的强制措施的唯一目的。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得以确立,逮捕嫌疑人、被告人作为程序性的措施决不应成为强制讯问的工具。对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予以 保护。从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两方面的需要来看,缩短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尽快作出捕或不捕的决定,都是必要的、重要的。不仅如此,缩短公安机关拘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49.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案件,在有关方面的要求或协调下,也作出了逮捕决定,而其中有一部分在事后侦查机关又取不到定罪所必须的证据,从而影响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 逮捕必要的重大犯罪嫌疑人后,检察机关应当立即告知侦查机关:现有证据不足以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请抓紧对进一步侦查后能否收集到定罪所必需的充足证据的问题进行分析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9.html -
了解详情
一体的组织体系很难忤逆领导的命令,只会亦步亦趋的遵循组织纪律,几乎不存在不予批捕的决定存在,更遑论接受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的保释或者申诉了。相反,非 探究,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②] 郭海强:批准逮捕权的理性思辨以批准逮捕权的归属为切入点,载《法商论丛》2008年第1卷。 [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21.html -
了解详情
了解该案,避免造成冤案。而且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之后,侦查机关就不急于在30天内提请批准逮捕,在时间上给侦查机关更大的缓冲空间,避免其逮捕之后 逮捕决定审慎考虑,避免错捕之后所可能承担的国家赔偿责任。一旦检察院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侦查部门就必须释放当事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415.html -
了解详情
逮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理性评判;二是经羁押必要性审查后,发现原来的逮捕决定错误,由于害怕错案责任追究、担心负面的评价和影响等原因,侦查监督部门难以 的,应当即时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发现没有羁押必要的,不批准延长或建议解除羁押。 另一方面,逮捕作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重要强制手段,使用时应当慎之又慎,这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45.html -
了解详情
,伤情鉴定结论不能及时作出,也会对审查逮捕阶段的刑事和解带来影响。 4、公安机关对和解后不予逮捕的决定能否理解。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案件 几方面工作: 1、制定法律,为适用刑事和解提供法律依据。目前,关于在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其它相关法律还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81.html -
了解详情
逮捕的程序,强调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在完善辩护制度中,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 例如,为维护辩护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辩护人依法履行职务,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9.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地借鉴西方经验,将审查决定逮捕权交给法院不具有现实合理性,也不符合司法规律的要求,而将自侦案件的批准逮捕权交由上级检察院行使,这样, 时间延长至30日。 [12]同前注[6]。 [13]郭联想:《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权提级之我见》[EB/OL],中法网,20091204。 [14]同前注[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18.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法联系密切,办案人员机会实体法的规定已经自己的办案经验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逮捕。在实践中,侦查人员有一定的弹性考虑空间,也因为有这一定的弹性 机关执行。(由于本文旨在探讨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中的监督作用发挥,因此以下的讨论不涉及由法院直接决定的逮捕。)逮捕必须呈报检察机关审批,未经审批,任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