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解决,无法律规定,只能通过法理来解释民办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关于此类纠纷如何处理,首先应解决该类纠纷是否属人民法院管辖。有的人认为该类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其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858.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就劳动 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读与研判】这一条是关于支付令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衔接问题。支付令属于民事诉讼中的督促程序,即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44.html -
了解详情
衔接和新旧调处机制之间的衔接。 一、关于社保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第二条 下列争议,应作为劳动争议处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发生 ,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829.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抗力或者有正当理由,超过时效期间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雇佣法律关系发生争议,当事向人民法院起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且存在中止、中断的延长的 关注之中走向完善,在中国建立起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参考文献:[1]唐德华.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M]. 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25.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没有隶属关系;2.国家干预的程序不同。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 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点;雇佣法律关系 关注之中走向完善,在中国建立起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参考文献:[1]唐德华.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M]. 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复杂性,不同的争执涉及各个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权利请求权;另一方面也使得解决劳动争 议的各种程序法更应具有操作性,更应符合程序正义。 冲突只是社会主体 的代表性问题值得重点关注。代表性弱化或丧失代表性,实际上等于丧失了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基础。就劳动者的团结权而言,应以法律规 范集体协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41.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政策性文件实际上被法院视为一种特殊的法律渊源而予以适用,这在劳动争议处理中更为突出。职工下岗和整体拖欠职工工资既是政策性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版,第226-227页。 [12] 有人认为,未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或者依相应的民主程序通过制定。参见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6.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与司法审判有了接轨,人事争议案件诉讼方有法可依。 此时,人事争议仍延用了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裁两审制,似乎问题有了出路。但是,这种 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管辖原则予以确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和管辖问题的通知 京高法发[2003]356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1.html -
了解详情
的精神是相悖的。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及时作出司法解释,对劳动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和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实际上 ,在劳动法颁布之前,国务院1993年7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某种需要的活动,提供劳务的人称为务工人员或者雇工,一般是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者家务劳动,接受劳务服务的是个人。 那么,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个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 一个似是而非的规定。特别是剥夺当事人的起诉权等于是改变了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使之变成了一裁终局的制度,可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没有权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