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不起诉。对于某些重罪案件,在衡量不起诉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下,如果存在法定的免除处罚的事由,同样可以作不起诉处理。刑法规定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 罪行的;检察机关经过审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年龄、境遇、犯罪情节的轻重和犯罪后的情况,认为不需要立即提起公诉的,可以作出暂缓起诉决定。被暂缓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06.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性因素的现实做法。所谓暂缓起诉,简单地说就是检察机关在一定期限内保留提起公诉的可能性,如果在考验期内未再违法犯罪,则做出不起诉决定。反之,检察机关 做法,也是近年来德、日、英、美以及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主张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慎重地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出罪因素在定罪中予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86.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检察机关就可以撤销该决定,对其作出提起公诉的决定;对检察机关自己具有约束力,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这种效力即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立即结束诉讼程序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117页。 [6]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以刑事和解试点工作经验为借鉴》[J],《法制与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1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已无法查清,或者已经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2次,或者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已建议法院延期审理后作撤诉处理的, 因为,在被告人最后陈述以前,法庭调查活动尚未结束,法官的心证还没有最后完全形成,不具备作出判决的条件。如果被告人已作最后陈述,法庭调查活动终结,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1.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制度的结构设计也体现出历史、民族与文化特性的影响力。 特定历史条件可能影响对公诉权属性的定位。如英国的控告式诉讼模式历史悠久,其犯罪追诉权属于私权 也有利于其回归社会。 3.从监督角度规范公诉权的行使 当前的法律框架下,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行为似乎仅仅被视为一个普通的诉讼行为,立法并未对其作整体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6.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未得到治疗,人身危险性仍未消除,如果回归社会,仍然达不到社会防卫的目的。通过诉讼程序的条件设置,对那些实施了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再犯可能性的精神 德国的上述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检察官既可以提起单独的强制医疗申请,也可以在提起公诉的同时附带提起强制医疗申请。在侦查阶段或审查起诉阶段,经鉴定犯罪嫌疑人作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2.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不起诉更符合公共利益的,暂时不予起诉,并设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或条件,期间届满或条件满足即不再提起公诉的制度。从发展趋势来看,附 犯罪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4. [8]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97. [9]李心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61.html -
了解详情
(或存疑不起诉)缺乏科学性。因为证据不足不起诉是由于案件本身的证据存在疑问而不符合起诉的条件,将其列为法定不起诉更为妥当。正如有学者所说,对于证据 的期间,若犯罪嫌疑人在该期间内履行义务,没有发生法定撤销暂缓起诉的情形,期间届满后就不再提起公诉的制度{17}。目前,世界上实行暂缓起诉制度比较典型的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2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确凿。也就是说,在审查起诉阶段,要按照两个基本的要求掌握具体的条件,凡是符合条件的,就要依法提起公诉。 根据以上规定,结合《刑事诉讼法》第129 条( 的国家之间也是如此) ,但各国在立法中大多明确规定了不同于法院有罪裁决的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以资司法实践中一体遵行。 2. 究竟多少证据才是足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6.html -
了解详情
》第108条和《行政诉讼法》第41条都将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规定为原告起诉必备的条件之一,其中的诉讼请求既包括要求法院确认被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当前,已赋予主诉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一定的权限,其中包括对部分案件决定提起公诉的权力。相应地,也应赋予主诉检察官一般的量刑建议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