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行政权。笔者认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属性及价值趋向决定了,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会导致司法权干预行政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与司法权虽然同属于 基本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③王贵松主编:《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难题――焦作房产纠纷案的反思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这样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将一部分民事争议或纠纷的处理权授予了行政机关行使。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 又对房产管理部门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颁发给甲的产权证,形成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交叉。 4、行政许可行为。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3.html -
了解详情
但这种监督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被告人而且也对原告人及人民法院等各个方面的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因此,人民检察院 受害单位或组织要求被告人赔偿物质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就应根据这一要求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受害者不要求被告人赔偿物质损失或者以其他方式解决物质损失的,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74.html -
了解详情
应予赔偿。2001年3月8日法释[200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院精神损害司法解释) 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受害人,惩罚刑事被告人的双重功能,法律之所以要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主要是通过精神损害赔偿来缓和、消除受害人的精神痛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70.html -
了解详情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4页。 ⑩转引徐昕:《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Piero Calamandrei,Procedure and Democrac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66,P 76.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9.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被告人日后被发现有财产足以赔偿,受害人又没有法律文书支持,依据什么申请执行呢?所以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不应以判决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作为是否对受害人赔偿请求给予支持的根据,而应按照民事法律的规定,实行实际损失赔偿原则,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切实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保证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8.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的概念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水平分配。 [15]依据这种水平分配标准,传统民事诉讼的原告要承担苛刻的主张责任:原告在诉状中须载明请求权以及主张该 占据了核心地位。 [23] 在德国,有关协同精神的立法早在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就作出了规定,只不过近年来才采用协同主义的观察视角。以后经过不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4.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从立法上赋予刑事被害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选择权,让其从权衡自身利益实现程度的角度出发作出理性选择,同时, 的人。这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被害人死亡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范围存在局限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6.html -
了解详情
寻求刑罚的正义,要求法院作出尽可能重的刑事处罚,又有着获得尽可能高额的民事赔偿的欲望。在法院已经形成刑事裁判的情况下,被害方坚信被告人已经构成 。 [8]参见前引 [6],Claus Roxin书。 [9]参见刘青峰:《何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几乎不能执行》,《法制资讯》2008年2月29日。 [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加重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执行人家属不配合执行的现象发生。 (五)建立刑事附带民事执行辅助解决机制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所谓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即在一定范围内对因犯罪遭受严重损害继而直接影响其生存、生活而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足额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