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争议的部分也不需要再提。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不同,民事诉讼强调的是当事人处分原则,刑事诉讼则强调实质真实,不管被告人是否认罪,都要举行法庭审判,按照严格的 七年,不能突破这个边界。这一次没有规定死刑案件可以和解,但是从实践中看,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应当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来考虑,但不是必然得减轻或从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212.html -
了解详情
说开始我们对《物权法》第106条的证明责任意义上的法律解释。 考虑到在诉讼中,主张权利存在的当事人一般需要援引权利形成规范作为攻击手段,主张该权利不存在的 ,而对方当事人则可以高枕无忧。不仅法官不会认同这种思维,从学理的角度,以这种方式理解证明责任显然也是浅薄的和片面的。实际上,对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9.html -
了解详情
已过预定期限、既判事由。诉讼不受理作为一种程序警控工具,所针对的是当事人的诉权本身,其目的是对不具备诉权的当事人予以惩罚。[19]法国法基本继承 锡五审判传统[77]相兼容而备受推崇。在苏联民事诉讼中,法院在解决案件的争议不受双方当事人请求范围的拘束,根据当事人的主张,法院就可以决定必须加以确定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8.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因为在此格局中,显然会造成诉讼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角色重合,作为审判机关,虽然法院本身原本仅应是民事诉讼的主体之一 富主编:《国际强制执行法律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1]对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法院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予以制止和排除,但这种强制措施与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其三,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拥有许多与被告人相对应的诉讼权利。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些权利在审判程序中主要有:(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该法 、年龄、职业、住址和通讯处),法院应当依法定程序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如果证人有特殊情形,则经法院准许,可以不出庭作证。这种特殊情形是:(1)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24.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因此称之为举证责任)。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对于特定争点没能提供充分的证据,那么法官将不会允许把该问题提交给陪审团要决定在哪一方 的界定。具体来说,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可以表述为确信无疑的证明 ;[30]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可以表述为优势证据的证明;[31] 由于行政诉讼兼有私权利证明和公权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8.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普遍认可案件当事人可以随时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但是,随着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人们发现这个权利也被一些当事人滥用,随时提交证据不仅违背了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 意识的建立与提高、可行且有力的证人保护制度等等作为基础或提供支持,目前实行严格的证据失权制度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提供保障且过于严苛,不利于我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51.html -
了解详情
在就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同时让当事人举证证明推翻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对当事人来说是否公平? 现场的勘验、检查,对证人的调查等方面的证据均掌握 责任认定呢? 根据1992年最高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通知,当事人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同时,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同时审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73.html -
了解详情
的部分经济犯罪。至于单纯侵犯公法益的犯罪则绝无适用刑事和解及附带提起民事诉讼的可能。就妨害公务罪而言,其作为典型的行政犯罪,不仅因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触犯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行为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在司法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刑事和解。 由于妨害公务案件转化而来的故意杀人案件、故意伤害案件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3.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诚信、公平原则,通过判决内容的确定,禁止再度诉讼等方式使之正当化。可以说,赋予民事生效判决制度性效力既判力是民事诉讼目的的必然要求。 判决效力是指 ,作为职权探知内容之一,法院应催促当事人进行诉讼告知,或者依职权将第三人作为证人进行询问。第二集团成员即便没有参与诉讼的机会,判决也对其具有拘束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