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主要是公开质证不够的问题。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某些方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1 鉴定结论的效力,但是,明确规范了其条件和适用。即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过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7.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上,在日本民事诉讼实务中就文书真伪进行鉴定的比例并不高。[19]其原因在于,当事人就文书真伪进行举证时,可以提供人证即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如果没有 。 [29]参见注[11],第260页;毕玉谦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解释与适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408.html -
了解详情
。 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自认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就有较多关于自认的规定,这对我国 诉讼行为,那么自认就和证人作证一样,不要求自认人有诉讼行为能力,因此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也能作出自认。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也是采取这种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意志自由等因素影响,表述过程也会出现偏差;此外,文字表述并非总是准确的。证人证言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个体的记忆、利好、情绪、意志自由等因素本身不是静态 在证人自愿的基础上。通常很多争议不需要证人作证,其他证据足以证明事实,对司法系统及现有社会秩序不会产生强大的冲击。从民事诉讼入手,试探、摸索证人出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5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或者提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应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反对请求,可制止发问或者提示证人不作回答。(4)组织当事人合理而有效地进行质证和辩论,并可根据实际 《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规定释明权制度,但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了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91.html -
了解详情
是什么车。 8、附带民事诉讼原告鲁xx的陈述:证实2008年8月14日晚黄大兵出车祸当场死亡,黄大兵与黄大彬是一个人; 9、证人徐xx的证言: 后的证言对己方有力,可信程度低。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四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 ...
//www.110.com/panli/panli_169299.html -
了解详情
, 8]原告为寻找肇事车辆,苦于取证困难,悬赏2000元人民币寻找知情者和证人。后来终于找到证人并如约支付奖励费。证人收取了原告的悬赏费出庭作证。有人认为 与公众的正义感。针对以上批评,在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0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则在第六十九条确立了补强证据规则。它 适用于刑事诉讼,也同样适用于民事诉讼,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规则,根据《证据规定》第六十九条,补强证据规则不仅适用于言词证据,如证人证言,还适用于书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4.html -
了解详情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并自2002年4月1日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第二十五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 ...
//www.110.com/fagui/law_222498.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人陈燕强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免予刑事处罚 。但鉴于本案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也有一定过错,可适当减轻上诉人陈燕强的民事赔偿责任。上诉人陈燕强犯罪行为,有当时在现场的目击证人证实,有对被害人 ...
//www.110.com/panli/panli_305364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