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于行政诉讼目的,即解决行政纠纷,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制度改造实现相关制度的协调发展,并适应我国的司法环境、一般公正观念和立法状况,在将来具有较大 学报》2002年第1期。[6]薛刚凌、王霁霞:《论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行政诉讼法》修订之构想》,《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7.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也极其有限。行政诉讼法宣示了法治的理想,却无法成为我国宪政的出路。要走出行政诉讼的困境,除了司法制度自身的完善,还有赖于一个能够相对独立于 并没有对撤诉实行限制。该法第12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viii]例如,“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4.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了既判力理论,破坏了司法的终局性,经常造成终审不终。 第四,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理念基础是有错必纠。有错必 与民事行政诉讼监督[N].检察日报.2001-12-11. [18]田平安.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上)[J].现代法学.2004(1). [19]李浩.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761.html -
了解详情
而持久性的匮乏,与我国历史上长期不重视证据法制的建设是紧密相关的。证据立法有助于证据制度的完善,证据制度的完善又能够强化人们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是法律意识 司法解释时,也放弃了制定统一证据制度的努力,而分别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年4月1日实施)和《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1.html -
了解详情
开了一个口子,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因为在行、民交叉的案件中,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具体行政行为以外不是 司法的目标。 注释: [1] 张娜、石侃著:《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置》,发表于《法制日报》 2005年3月24日。 [2]在200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54.html -
了解详情
而持久性的匮乏,与我国历史上长期不重视证据法制的建设是紧密相关的。证据立法有助于证据制度的完善,证据制度的完善又能够强化人们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是法律意识 司法解释时,也放弃了制定统一证据制度的努力,而分别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年4月1日实施)和《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移植,建立行政救济程序中的协商机制,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法律体系。 二、诉辩交易与ADR的合理内核 (一)诉辩交易制度的特征及其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了专节规定。[14]因此我们也应当在行政诉讼中进行调解。有参与立法工作的专家也提出了在行政诉讼法中增加调解制度的建议。[15] 笔者认为,行政协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第三是建立协调制度。由行政诉讼法中没有设立调解制度,导致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原告撤诉来结案,这种结案办法在审判实践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32] 袁曙宏、李洪雷:《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载《行政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03.html -
了解详情
言以蔽之,需要结合个案,具体分析。 四、制度实现: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路径出口 (一)关于完善行政诉讼裁判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司法裁判是诉讼过程的 期。 [15]张旭勇:《行政判决的分析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16]邓刚宏:论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及其理论价值,载《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5.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完全取消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抗诉职能,但应当在受案范围等方面予以收缩。另一方面考虑到世界检察制度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很有必要建立民事、行政公诉、 (作者赵钢,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3]令人欣慰的是,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完善问题已引起立法部门的密切关注。如在2002年召开的九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