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 、保障人权的需。上述案例并非笔者虚构,而是笔者在刑法审判工作过程中多次遇到的真实案件。随着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满14周岁的人未成年人完全有可能具备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
身份、职业及离婚原因的细节,也不得报道审判的过程和结果。(3)不得报道强奸案件中受害人的有关情况。(4)对法官就某些法律问题进行争论的内容在结案不得 能介入案件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其一、依据各类诉讼法的规定,凡涉及国家机密、未成年人以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媒体均不得介入。而联系司法腐败的现状可以断定,这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87.html -
了解详情
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岁年龄段强奸、故意伤害、杀人、寻衅滋事、抢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岁至25周岁年龄段 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多(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并向低龄化、团伙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89.html -
了解详情
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1989年4月26日颁发了《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其中对与奸淫幼女犯罪有关的问题作了 和学校严加管教。”97年刑法修订以后,在刑法的第17条第2款规定:未成年人只对8种犯罪负责。其中对于奸淫幼女罪未作规定。我们认为:对于奸淫幼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6.html -
了解详情
的道理,欺骗被害人致使被害人产生法益关系错误导致被害人自杀、自损的,唆使未成年人、精神病人自杀、自损的,由于都不能认为是被害人行使自我决定权的体现 ,但又限于身份犯的限制,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地认定甲构成受贿罪的教唆犯,又如案例2,认定两名被告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教唆犯并无任何理论障碍,何必辛辛苦苦讨论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456.html -
了解详情
,不重视道德和法律的教育。此外,就是在法制教育时,有针对性的运用典型案例教育青少年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三、对策建议。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各级党委、政府 进行《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要针对学生实施的“两抢一盗”犯罪,故意杀人、伤害、强奸等暴力犯罪,要向学生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5.html -
了解详情
买方、卖方、商品。性交易同样如此。但是,在性交易模式下存在对象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分。成年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有判处和处分的能力;对于未成年幼女,她们虽然沦落风尘 更是遭受到了剧烈冲击,伴随着这些冲击一起产生的,便是强大的舆论复仇。而强奸比嫖宿一词更能给大众带来重罪的感受。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这三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714.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性的评价,法益主体尤其应当具备自然意义上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欠缺自然意义上的认识能力时,具有亲权的法定代理人拥有同意权 ]同注[6],第376页。 [30]摘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8年第3辑),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 [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3.html -
了解详情
错证的错案中,有4起错案中的证人是成年人,有2起错案中的证人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常常是偶然的、瞬间的,证人在感知这种倏乎即逝的偶然 形成虚假陈述。有29起错案先前有罪判决的主要证据之一都是被害人陈述。在这些典型案例中,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人罪的虚假被害人陈述都是有关指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24.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法权益受到十分紧迫的侵害的危险情况下,当时当地无条件采用其他方法躲避或制止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即在迫不得已的时刻,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2)对精神病人的 。《刑法》第20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