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考察,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1辑,1999年。 王亚新,中国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一)(二),日文,载日本《民商法杂志》109卷第四号 李浩,1996年a, 1996年b。 35看来接受问卷者未必全都理解举证责任尤其是客观的举证责任或举证的结果责任这一概念(除非回答应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的人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无区别。“只有在民事诉讼中不实行‘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确立‘盖然性占优势’或更灵活的证明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以及崭新的庭审方式。”[②]第二种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第118页。[⑨]陈珺:《实质真实证据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7.html -
了解详情
无区别。“只有在民事诉讼中不实行‘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确立‘盖然性占优势’或更灵活的证明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以及崭新的庭审方式。”[②]第二种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第118页。[⑨]陈珺:《实质真实证据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7.html -
了解详情
了该问题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事诉讼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第三部分,在证明责任理论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试着给出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7】董红 王有强. 论中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几个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 【8】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08.html -
了解详情
)结合来进行评价,也可以从违反公正、迅速进行诉讼之责任与义务(日本民诉法第2条)的规定出发进行评价。 民事诉讼的理想是适正且迅速地解决纷争解决。所谓适正 作用,《民事诉讼杂志》,1994年第40号1页以下;山本和彦,民事诉讼中的法的利益的保护《一桥论丛》,1997年,第117卷64页等。 [4] 兼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49.html -
了解详情
例外情形的设置是重中之重。4、保护弱者原则;在设置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时保护弱者原则应为其题中应有之义,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在较大程度上与归责任原则相关, 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明析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举证负担,当然,这判例作用一问题还有且留作他论。参考文献:①《试论判例法的适用方法》刘静,国家法官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7.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主体发生效力。一般来说,既判力原则上只及于对立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即原告和被告。因为民事诉讼中的纠纷有其特定的各方当事人,判决是以当事人之间的辩论为 承担责任时,应当证明其善意且无过失地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也即加重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然而,《征求意见稿》第10条却规定只要能证明债务发生于婚姻存续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811.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的案件事实只能是法律真实。四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法律对举证责任加以规范,当事人举证责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案件事实再现时是否接近或符合案件 实现公平与正义。高度盖然性标准可以充分调动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积极能动性,同时亦能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其四,有利于法官掌握和实际操作。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也对客观真实有影响。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不利于已的陈述的承认。自认可以免除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起到拘束当事人之效力, 版,168页。 [11]同[7],84页。 [12]、[13]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1920页。 [14]梁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13.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发问 利于对该制度的创建、实施和保护。此外,释明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涉及概念、性质、原则、行使方式,责任后果等内容,寥寥几条笼统而模糊的司法解释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