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的那样,是一个落后的帝国。 正如汪晖所令人信服地论证的,这一思考的脉络事实上与其所要论争的对象一样,也是不折不扣的现代主义的,因为它与其 创造了群或社群(相当于群体、社会,甚或国家)这一观念。美国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者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曾分析了严复如何阐释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95.html -
了解详情
休谟、黑格尔。近期开始转向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和李强、张千帆等诸位朋友一起编了一套“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第一辑十四本去年已经 不该管。 我想我对高老师的这个长文章还是非常欣赏的,他洋洋洒洒地从西方思想史的重要关节点开始梳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来。这个结论对于我们法学界的学者和同学们思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html -
了解详情
页);有的认为包括秩序、公平、个人自由三种(参见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 出版社,1993.61-62. {12}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96,227 -228,267,8,298. {13}李德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90.html -
了解详情
喜的宪制发生学模式,侧重对西方早期现代的宪制发生学进行思想史重构,并将这一重构成果运用于提炼中国宪制发生学的原理与路径;(3)翟小波的公议民主 创新的自治之维,载《观察与思考》2011年第10期。 [20] 关于这一区别,参见谈火生:《民主审议与政治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30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03.html -
了解详情
和社会难题,本文称之为情法矛盾。 不论是要思考法律选择的道德取向,还是要理解政府官员为什么不严格依法办事,都必须认真对待中国法治进程的情法矛盾,深入思考究竟为什么 根据。也就是说,通常所谓的情理含义,重心在情不在理。李先生有一个思想史上的扼要梳理: 在中国,先秦孔孟和郭店竹简等原典儒学则对情有理论话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15.html -
了解详情
对以建构理性指导立法的德国推崇备至,并认为与中国国情颇为相合{12}。可见,在法律文化传统上,中国与大陆法系有着天然的亲合性。因而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 并不具有绝对的含义。 [10]建构理性主义和经验理性主义是英国著名学者哈耶克经过对欧美思想史和制度史的深入研究而得出的关于人类思想的两种不同进路的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法权结构安排。 基于上面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重新思考,我们可以断言,作为法律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即中国认同,是一种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 中国分不开。参见方维规:《论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Nation与中国》,文载《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网址://www.cuhk.edu.hk/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026.html -
了解详情
Problematik derScheinvollmacht, AcP174(1974). [1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2)[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19]佟柔.中国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0. [20]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61.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法治困窘的深层精神原因。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进路,但制度思考应落脚在中国的法院。中国法院没有形成法律解释文化(轻说理、轻推导、机械适用法条)。判例法是克服 高全喜最近也发表了关于政治宪政主义的评论,但他努力将政治宪政主义放在英国政治思想史的脉络里定位,并指认洛克为西方政治宪政主义的正宗。这与陈端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84.html -
了解详情
并进一步提升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问题阈。 综观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史,我们发现,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 所谓中国语境下的施米特问题,如果从积极的建设性的方面来说,就是促进我们思考有效国家权威之下的宪政改革,对于我们来说,宪法政治意味着通过国家的法治权威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