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有个限度以外,即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但是对于什么时候可以 主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5页。 [15]参见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台北:台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07.html -
了解详情
而先前的矫正治疗干预分析模式也应随之向基于风险视角的风险概率计算的风险分析模式转变。{15}据此,我们将再犯罪的危险明确界定为:因犯罪被处以监禁刑或社区矫正 减刑一次,即每一季度按照押犯总数的8%划定减刑、假释指标。一般来说,凡被判处3年或以上有期徒刑者,没有减过刑的罪犯极少。 {41}持真实标准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罪犯的量刑、矫正、帮教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四,调查适用的案件范围。社会调查报告适用案件范围主要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刑期在三年以上 定罪免刑。最终,4名被告人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减刑,该制度的施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实践中暂缓判决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暂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94.html -
了解详情
罪犯的量刑、矫正、帮教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四,调查适用的案件范围。社会调查报告适用案件范围主要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刑期在三年以上 定罪免刑。最终,4名被告人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减刑,该制度的施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实践中暂缓判决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暂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92.html -
了解详情
。 要严格掌握职务犯罪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认定标准与减轻处罚的幅度,严格控制依法减轻处罚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范围,切实规范职务犯罪缓刑、免予刑事 、假释案件,要采取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原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要一律开庭审理。对于故意杀人 ...
//bbs.110.com/thread-19241-1-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暴力性犯罪出现两次,即前文所列的第五十条第二款(关于死缓的减刑)、第八十一条第二款(关于假释的禁止性规定) 有刑事政策方面的考虑。本着教育、改造、挽救、预防的目的,对于因实施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死缓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同样应以再社会化或给出路为努力方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暴力性犯罪出现两次,即前文所列的第五十条第二款(关于死缓的减刑)、第八十一条第二款(关于假释的禁止性规定) 有刑事政策方面的考虑。本着教育、改造、挽救、预防的目的,对于因实施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死缓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同样应以再社会化或给出路为努力方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罚执行监督由各驻所检察室承担;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罪犯执行刑罚的监督由各驻监检察室承担。 上述监督机制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刑罚执行监督存在 好的执行。但在行刑阶段,权力配置显见失衡。突出表现在:(1)减刑、假释的建议权和决定权集中在监狱(或公安机关)和法院,检察院只有在裁定送达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0.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裁量制度的标准,但也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在立法上,刑期折抵与在刑罚执行中适用的减刑和假释还是有区别的。[14]事实上,就缓刑而言,如果说缓刑因是既需刑罚量定 的如此价值取向。 [11]第二节管制、第三节拘役和第四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1997年《刑法》的第41条的后段、第44条的后段和第47条的后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03.html -
了解详情
(5)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6)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6、减刑、假释标准比照成年人适度放宽 未成年人罪犯服刑期间,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 上限。具体来说,就是在刑法第46条增设第二款: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得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的,最长不超过15年。 2、适格累犯主体的规定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