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法的动因 在英美法系,法官的司法工作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法官得为手边案件的判决寻找法律依据,即所谓的寻找法律或发现法律,这是司法过程的最低层次 法官之判决无法成为一个先例并得到后续案件的遵循,那么,法官的判决也就不具有法的性质,法官造法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遵循先例原则体现法律主体在维持法律秩序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77.html -
了解详情
因素的干扰。而在本案中,法官的判决绕开了《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直接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认定遗嘱无效的行为显然超越了法官的职权,使得整个庭审过程成为法官的 借口,还自认为通过自己的判决实现了社会正义,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要求,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将使法律的严肃性在人们心中遭受践踏。有法不依,而依据的是抽象和模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9.html -
了解详情
、封闭的法学理论问题。是否采纳某一概念也将以它的相对合理性而绝对的非真理性为依据。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对证据进行定义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这些条文不仅不忌讳提及诸如良知、理性、经验等为某些法律形式主义者深恶痛绝的字眼,而且使其以某种合法的方式出现在法官的判决中。在这一类规范中,法律的不确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1.html -
了解详情
已普遍确立,但各国在制度设计中依据法官的判决和公司法专家的研究所依赖的理论支点却大有不同,德国奉行由民法导引出的良俗违反理论,法国法院普遍适用 利润。闵行区法院在审理后认为,企业章程对所有股东及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被上诉人的章程中规定企业职工个人股未经董事会批准一律不得退股。《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245.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法律,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我们的法官必须依据法律来断案,如美国的卡多佐大法官所言:法官从哪里找到体现在他的判决中的法律?这些渊源有时很明显 才得以生成。[10]当一名当事人或者律师手持一份最高法院公报案例试图左右法官的判决时,我们的法官就要清晰地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不是细枝末节上的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33.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责任论、裁量收缩论、法理原则论以及健康权唯一论都一一登场。虽然各项理论所依据的学术背景各不相同,但是每项理论都在其范围内提出了关于行政不作为 对国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而言,并不能受到政策的制约,也不能受政府政治性裁量的左右。 在上文法官的判决后笔者可以总结认为,无论是公害监管不作为领域还是其他行政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674.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责任论、裁量收缩论、法理原则论以及健康权唯一论都一一登场。虽然各项理论所依据的学术背景各不相同,但是每项理论都在其范围内提出了关于行政不作为 对国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而言,并不能受到政策的制约,也不能受政府政治性裁量的左右。 在上文法官的判决后笔者可以总结认为,无论是公害监管不作为领域还是其他行政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35.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法院就可以很轻易地把宪法第13条作为审查宪法修正案的规范依据。在Golak Nath案的判决中,最高法院就主张: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法,在印度宪法 。 (四)裁定后向适用原则 裁定后向适用原则意味着法官的判决只对判决之后发生的案例产生作用,而之前的先例并不被推翻。印度最高法院在Golak Nath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49.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法院就可以很轻易地把宪法第13条作为审查宪法修正案的规范依据。在GolakNath案的判决中,最高法院就主张: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法,在印度宪法之下 。 (四)裁定后向适用原则 裁定后向适用原则意味着法官的判决只对判决之后发生的案例产生作用,而之前的先例并不被推翻。印度最高法院在GolakNath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43.html -
了解详情
看来,正常的依照法律办事,和产生纠纷时依照法律判决,是不同的概念。此法律不同于彼法律。法院的判决结果所依据的法律,在很多情况下,和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法律 .法和权利的计量:来自理查德波斯纳和罗伯特考特几个案例;k.法官的判决应当是判断、说理,不应当是强行命令;l.司法独立与独家代理;m.司法权专属于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