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问题,由于现行立法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加之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因而行政审判实践中争议颇大。笔者于本文中借已趋成熟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对有关行政诉讼时效的 超过时效的问题。民法理论对时效的举证责任倾向于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由于我国民法对诉讼时效采取的是胜诉权消灭主义,因此,在起诉阶段原告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06.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发问 利于对该制度的创建、实施和保护。此外,释明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涉及概念、性质、原则、行使方式,责任后果等内容,寥寥几条笼统而模糊的司法解释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不是侦查机关,其取证能力是有限的。在一些案件中,尤其是恶意的侵权案件中,施害者为逃避责任,毁灭证据, 证据规则中,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和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转变的改革理念,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期限、后果、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等作了详细规定,改变了法官办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06.html -
了解详情
。 适用民事救济程序,同样不能解决行政合同出现的纠纷。一般的民事纠纷,可以通过仲裁和民事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但对于行政合同,这两种救济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 的内容,使审判机关可对合同履行和违约赔偿问题予以审理和判决;第五、在举证责任方面,修订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则,对违约问题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44.html -
了解详情
之相,王增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7. [19]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J].法学评论,2000,(4). [20]李浩.民事 (5). [22]张卫平.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J].法学研究,2003,(4) [23]李浩.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含义新探[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36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没有向法院提出证据,在期限届满后不得提出,由该当事人承担由于未提供证据导致的 [4](转引至)俞宏雷:《试论民事诉讼法的限期举证制度》载《探索与争鸣》 [5]田平安:《民事诉讼证据初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9.html -
了解详情
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17]平安、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载《现代法学》第2003年第1期。[18 . Emanuel, CivilProcedure,中信出版社2003年英文影印版,第171页。[49]《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无审判决动议》,载林晓云等主编:《美国法通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时,则进口商应不致构成侵害商标之赔偿责任。”[70]最后,台湾“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二四四四号之民事判决判决驳回上诉,允许平行进口,其理 ,1989)。[11]JamesE.Inman,上注8所引文。[12]南振兴:“试论‘平行进口’中的商标法律问题”,载《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1期,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0.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西方各国民诉法(含民事诉讼规则)大都规定了证据交换制度。国外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证据交换的范围 不同 绿铉教授的译本,也适当参考了其他译本。 8、参见韩珺:《试论建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第5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的举证问题非常重要,明确其四个构成要件的内涵对于原被告的举证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试着就商业秘密之构成要件的内涵同举证责任的关系 ;从司法实践来看,人民法院在审理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中,已将商业秘密归入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承认了商业秘密在民法中的知识产权地位。参见廖朝平:《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