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意大利刑法学家言必称宪法。[18]与此相反,中国刑法学者从不言宪法。诽谤罪之所以被诽谤,[19]不过是因为没有在保障言论自由与批评权的宪法理念指导下进行 侵权责任,则是可以另外探讨的问题。 (二)公诉条件 刑法第246条侮辱、诽谤罪第2款规定: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39.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贬损他人人格,导致被害人跳楼自杀,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侮辱罪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13] 笔者认为,办公室虽属于公共场所,但当时 等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散布。经检测,闫某HIV抗体阴性。法院以侮辱罪、诽谤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杨勇猛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28]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488.html -
了解详情
如决定起诉,则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18]第二,上级人民法院也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诽谤罪自诉及公诉案件的审判工作的监督,必要时可以要求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本院 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侮辱罪、诽谤罪立案侦查,作为公诉案件办理:(一)因侮辱、诽谤行为导致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6.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侮辱罪、诽谤罪立案侦查,作为公诉案件办理:(一)因侮辱、诽谤行为导致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 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刚桥.能否废除诽谤罪的但书条款[N].新京报,20090422(A02). [6]郭延军.地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如前所述,诽谤罪之所以成为学者强烈抨击的对象,其实是源于司法实务中一些不公不义的追诉和裁判 是否属于事实,这里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事实与意见的区分,而这种区分亦是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真正分野。如果陈述的言论内容只是个人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7.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属于事实,这里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事实与意见的区分,而这种区分亦是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真正分野。如果陈述的言论内容只是个人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构成的 是虚伪事实并足以损坏他人名誉,但能够证明自己陈述的事实事关公共利益,虽构成诽谤罪但可免除处罚。 【注释】 [1]仅2009年4月就集中爆发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803.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煽动群众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宁;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 其次,言论自由权在我国还重点体现为公民的监督权。监督权是公民监督国家机关 罚当其罪,罪刑相称。诽谤罪是轻刑犯罪,它的社会危害性不大。刑法立法的目的,是在制裁那些以暴力或者其它方法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77.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煽动群众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宁;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 其次,言论自由权在我国还重点体现为公民的监督权。监督权是公民监督国家机关 罚当其罪,罪刑相称。诽谤罪是轻刑犯罪,它的社会危害性不大。刑法立法的目的,是在制裁那些以暴力或者其它方法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6.html -
了解详情
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 ,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62.html -
了解详情
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 ,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2、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3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