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等诉讼法律中,均没有对司法鉴定机构、人员以及其组织关系进行法律规范。到目前为止,仅散见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技术人员审查评断。第四是认证。应当由部门司法技术人员与司法人员共同审查判断。 司法鉴定活动程序的管理,应当由法工委司法鉴定工作组组织相应专家研讨制定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19.html -
了解详情
上写的结果并不相同。 (五)熟练掌握审查判断司法鉴定的方法 1.直接甄别法。直接甄别法就是审判人员对收集的证据直接进行审查鉴别,从而判断证据真伪性和证明力 实践中,法官对证据判断过程与判断结果的公开,主要通过庭审过程中的认证与裁判文书中的认证来实现。法官在庭审过程中认证的公开性已经通过《规定》第64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8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均有权决定举行鉴定。将鉴定的决定权同时赋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给司法程序的运作造成了许多麻烦,违反了诉讼运作的法理 。因而,我们没有必要走别人走过的老路。 (三)鉴定委托权由法官掌握 鉴于司法鉴定的性质是帮助法官进行认证的一个准司法行为。因而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30.html -
了解详情
追究法律责任。还有,司法鉴定结论并非当然的定案依据,需要经过庭审质证、认证,才能被审判人员决定是否采信。由此可见,人民法院不能开展司法鉴定的论调是站不住脚 、组织和监督工作,并负责提供司法鉴定咨询、协助法官审查鉴定结论等工作。二是司法鉴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公开化。鉴定过程中允许双方当事人聘请专家到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3.html -
了解详情
设备符合条件、运用了正确的操作程序和专家具备相应的水平。[6] 鉴定结论的可靠性依赖于司法鉴定的科学性,理论上对司法鉴定具有科学性不存在争议,但 17025和150/IEC一17020的认证认可。[13]由于《决定》规定的实验室认可采用的是从事检测或校准工作机构的标准,与司法鉴定实验室的标准还不能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493.html -
了解详情
大陆法系比英美法系更严格。大陆法系鉴定人的资格有严格的认证原则,采取的是事前审查的方式,由相关机构对鉴定人的资格预先统一确定。各国依行业标准或统一 ,而在大陆法系,则缺乏有效对抗。大陆法系由于采取国家垄断司法鉴定的制度,鉴定人以法官辅助人的身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并不直接对当事人负责,当事人也无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77.html -
了解详情
期(总第128期)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司法鉴定的规范和统一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鉴定的采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应从制定 ,具体可考虑制定直接采证规则、客观性规则、关联性规则等。对鉴定结论的认证应该就鉴定结论的可采性问题,设置系统、严密的排除规则,以限制法官的恣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2.html -
了解详情
数量较少。在综合论述中涉及到司法鉴定结论的部分,相关的论述多数也或过于原则而难以掌握,或过分拘泥于司法鉴定的科学属性而忽略其法学属性,以致似乎 证据的客观性与关联性,这些都属于认证、采证所要涉及的基本内容。 2司法鉴定结论审查判断的必要性鉴定结论没有预定的证明力 本来,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证据必须查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1.html -
了解详情
,一审法院强行分割之,违背证据性质。具证结果即为鉴定结论,是否真实有效,只能通过鉴定结论是否具有可采性的认证活动来完成。证人如作了伪证,也只能由该 人行健鉴定所是依法成立并经行政许可进行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法医毒物鉴定等司法鉴定的鉴定机构,是民事主体。民事主体在其活动领域内基于自己意志所实施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189430.html -
了解详情
途径,即通过审判公开、辩论原则、质证权、心证公开等程序制度从侧面约束法官,保障自由心证的正当行使。 回到司法鉴定的问题上,法官对鉴定人做出鉴定 组成的制度,保障当事人申请回避权的行使,避免鉴定结论作出后当事人再提回避导致的重复劳动。 (三)鉴定结论审查认证的程序保障保障当事人当庭质证权利,提高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