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卷。 第二十条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人民检察院作出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等 人民法院建议正确,应当要求下级人民检察院及时纠正。 第一百一十六条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监督案件作出再审判决、裁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后,提出监督意见的人民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695.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法庭辩论到当事人最后陈述等环节一个都不少;这些开庭一般都有书记员做记录,但笔录名称不叫开庭笔录而是询问笔录、调查笔录、质证笔录、谈话笔录, 诉讼主体各层面的目的,但目的多元化可能因不同目的内在价值取向的冲突导致民事诉讼具体制度设计上的无所适从。诉讼法与实体法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实体法条文可以个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是相对于庭审程序而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的普通一审程序,它是普通程序中开庭审理前的一个法定的必经阶段 。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6.html -
了解详情
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 法庭笔录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 二、诉讼庭审笔录的作用。 诉讼活动中 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呼吁立法者引起重视,出台相关规定,促进审判活动规范化发展。 注:①参考文献:田平安《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和判断》。 作者:刘序飞...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06.html -
了解详情
立刻将该案转入到审判程序中,不再处理本案了。 (3)法院民事诉讼调审分离制度中调解与审判不是在庭审中动态转换,交相进行的,法官也不是同时扮演着调解 法官对当事人之间并无争议的一些事实与证据和具有争议的一些事实与证据,应作好记录,并总结归纳争议焦点,后做一下案件调查事实与是非责任的总结发表,并征询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3.html -
了解详情
书记员主持。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记录在卷,在庭审中,审判人员对这类证据说明后,不必再组织质证,即可以作为认定 这一原则吸收了现代自由心证的合理因素,符合证据审查判断的一般规律,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审判人员审查判断证据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遵循法定程序,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立刻将该案转入到审判程序中,不再处理本案了。 (3)法院民事诉讼调审分离制度中调解与审判不是在庭审中动态转换,交相进行的,法官也不是同时扮演着调解 法官对当事人之间并无争议的一些事实与证据和具有争议的一些事实与证据,应作好记录,并总结归纳争议焦点,后做一下案件调查事实与是非责任的总结发表,并征询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9.html -
了解详情
确认证据,不涉及法院对事实的裁判,故而庭前会议可由书记员主持。书记员仅监督、记录双方的示证及确认证据的行为,不对证据的起初、合法性进行审查。庭前会议的 发现从而为庭审有秩序、有重点地进行打下基础。此外还应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承认制度。承认不仅可以在庭审中作出,而且在庭前程序中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在庭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9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是相对于庭审程序而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的普通一审程序,它是普通程序中开庭审理前的一个法定的必经阶段 。”“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3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四十八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