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第一是要修改立案程序,也就是起诉程序。要设计和安排所有行政纠纷最终能够有效的起诉到法院,受到法院裁判。第二是要规制起诉期限。我国 衡量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终极标准。法律的合宪性问题,法律之间是否冲突抵触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应视为类似于所谓审判前提问题,法院无权审查,自然不得成立拒绝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7.html -
了解详情
在审判长的主持下,针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法律依据的准确性及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质证和辨论。行政机关应当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旁听公开审理 ,并依照《南京市依法行政考核试行办法》及其细则进行评议考核。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应诉人员在行政诉讼中有下列过错行为之一,造成败诉或重大损失的,视其 ...
//www.110.com/fagui/law_293213.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裁决后,再向法院提起一审、二审的诉讼程序,并在该程序中,还有可能面临发回重审和再审的拖延可能。在该程序最终终审判决后,待劳动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然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本身的程序亦是层层反复相当繁琐。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劳动者维权之路可想而知,必定是杳杳无期的漫长之夜。再者第二步,劳动者完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990.html -
了解详情
信赖利益呢?法院没有正面回答。可以肯定的是,在本案之前,在我们以往的行政法经验之中,在行政诉讼上的法院判词当中,在国家赔偿法之中,还不曾有过信赖利益这个术语 即使不引入信赖保护,也不会让我们遗憾什么。第二,即便在本案所演示的救济模式下,引入合法预期,也能改善程序保护,促进公正判决。这是信赖保护所不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3.html -
了解详情
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诉讼虽然是公权性救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的意志,但民事诉讼毕竟不同于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其解决纠纷属于私法领域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理应 了程序保障。根据立法精神,我国第一审程序为事实审理,第二审既是事实审理又是法律审理,根本没有必要在审级制度之外再设立对事实认定的监督制度;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和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为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 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当出现发回重审程序上的理由时,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则一律进入发回重审程序,而行政诉讼则同样出现了可以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47.html -
了解详情
有时解决行政争议就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再者,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时仍然要参照适用民事诉讼的程序及制度,采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程序,才可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08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协调的,从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角度考虑,人民法院可以考虑进行协调。第二,由人民法院引导启动。人民法院认为根据行政 诉讼法的合法性审查、独立审判、适用法律 已经解决,准予原告撤诉的理由体现出来。 五、协调结案存在的问题 由于调解在行政诉讼中缺乏法律依据,协调案件适用的范围,协调结案的方式,协调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9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内在联系。第一,请求赔偿的损害事实, 是该行使职权的行为所造成的,第二,该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请 求赔偿的损害事实如果不是该行使职权的 。在申请复议时提出,按行政复议程序进行;在 行政诉讼时提出,按行政诉讼的程序进行。 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在审理时,一般应当首先确认行使职权 的行为违法或撤销、变更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155.html -
了解详情
几种情形在行政诉讼中可进行协调。 第一,行政行为有违法或者不当 ,被告得自行变更或者撤销原行政行为的情形。法院经过对案件的审理 ,认为行政行为在程序上或 属于公权力的行使,具有一定的严肃性 ,其变更或撤销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不能过于随意。 第二,行政行为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范围。行政机关所要解决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