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停止形态产生影响。在控制下交付的案件中,应区别有害的控制下交付与无害的控制下交付,具体认定卖方和买方犯罪行为的停止形态,不应一律认定 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4]刘家琛.新刑法常用罪认定与处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1327. [15]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09.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类似的法律问题,我们理应将其纳入一个犯罪理论体系中研究,以便统一指导问题的解决。此外,从故意犯罪行为的发展进程上来看,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 的麻烦,实属不可取。因此,以中间现象为标准来认定犯罪时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三、隔时犯中犯罪时间的认定标准笔者认为,以上各种观点都忽略了实践中实际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0.html -
了解详情
会产生类似的法律问题,我们理应将其纳入一个犯罪理论体系中研究,以便统一指导问题的解决。此外,从故意犯罪行为的发展进程上来看,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 的麻烦,实属不可取。因此,以中间现象为标准来认定犯罪时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三、隔时犯中犯罪时间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以上各种观点都忽略了实践中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36.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种现象曾经作出精辟论断:在意大利,当古典犯罪学理论发展到顶峰时,这个国家却存在着从未有过的数量极大的犯罪行为的不光彩的状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对比。 一致。着手亦即开始实施实行行为,因而对着手的认定与对实行行为的认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行行为必须是符合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35.html -
了解详情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以有无伪装为标准可分为真实现场、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以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为标准可分为盗窃现场、窝藏赃物现场、销赃现场;以发生的犯罪事实的 被人发现,而行为人自认为未被发现,也应认定为“秘密窃取”。(b)盗窃行为的秘密性,是针对被盗财产的所有人或持有人而言,而对于其他人有时是公开明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511.html -
了解详情
克斯通法律辞典》解释为代表,聚焦于再犯罪的心理结构层面。所谓再犯罪是指一种重新陷入犯罪活动或犯罪行为的倾向。{2}根据前者,如果前罪被处以监禁 将危险性界定为:一种导致反常攻击或严重不负责任行为的持续的错乱或精神障碍。{18}那么,这种反社会人格错乱究竟如何认定呢?根据刑事判例,行为人不能控制行为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其二为章泳芳单独谋杀人。在第一个犯罪行为中,许全氏既是犯意的发起者、又是犯罪行为的策划者,故许全氏自应被认定为造魇魅符书咒诅杀人的首犯 与《改定刑法第二次修正案》相同。[42]1935年修改《中华民国刑法》时,只将从犯的处罚原则由必减主义改为得减主义。[43]目前我国台湾地区2006年修正后的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81.html -
了解详情
,其二为章泳芳单独谋杀人。在第一个犯罪行为中,许全氏既是犯意的发起者、又是犯罪行为的策划者,故许全氏自应被认定为造魇魅符书咒诅杀人的首犯 与《改定刑法第二次修正案》相同。[42]1935年修改《中华民国刑法》时,只将从犯的处罚原则由必减主义改为得减主义。[43]目前我国台湾地区2006年修正后的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15.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他人财物行为的认定,和行为人利用被害人处在不敢、不能、不知反抗的状态下,实施故意占有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并探讨了一种值得研究的犯罪形态。 关键词 责任的基础,但是其他一些因素如非刑事法律、政策和司法解释等也是影响定罪的因素。笔者认为,自然灾害期间如地震、洪水期间,由于国家治安和社会秩序处在不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35.html -
了解详情
放任的态度。 4、个别故意与共同故意的认定 个别故意是区别于共同故意的一种犯罪故意,它指的是犯罪行为由一个人实施或多个人但各自独立实施情况 2、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犯罪过失与研究》林亚刚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 《新刑法研究与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