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及精神病人身体受侵害时,美国判例认为不妨认许精神上痛苦之损害赔偿请求[2].而到了现代法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日臻完备,因犯罪行为提起的 》,1993年第3期。[7]李洪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76.html -
了解详情
纵观犯罪人分类的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着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 客观主义的分类法是以古典犯罪学派为代表,注重以犯罪人的客观行为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如依照犯罪人的行为把 的犯罪学内涵 最早将人格的概念引入犯罪学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缪尔约克尔森和斯塔顿萨姆诺,他们认为精神病人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88.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无论情节、危害、影响如何, 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对 制 定对学校、家庭、社会职能部门工作失职的责任追究制度,哪怕未成年人并未违法犯罪 ,对工作不到位的教育者同样要追究其责任,不要等到后果发生才追究责任。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52.html -
了解详情
和主观主义之争,但是单纯的客观主义标准或主观主义标准无法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犯罪人格”的概念因为其丰富的内涵,能够成为划分犯罪人的科学标准。建立以“人格”为 犯罪学内涵 最早将“人格”的概念引入犯罪学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缪尔·约克尔森和斯塔顿·萨姆诺,他们认为精神病人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概念与客观违法性意义上的犯罪概念的分野,并且认为从本质上讲,刑事上的未成年人或者发病期间的精神病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也是严重侵害或者威胁法 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页186。 [22]参见周详:英吉利民族国家精神与英国刑法的特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3]周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24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概念与客观违法性意义上的犯罪概念的分野,并且认为从本质上讲,刑事上的未成年人或者发病期间的精神病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也是严重侵害或者威胁法 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页186。 [22]参见周详:英吉利民族国家精神与英国刑法的特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3]周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245.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机关给予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此规定不仅把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以规范形式确定 这样一种提问:行为人精心准备了作案工具、又选择有利时间地点杀人,怎么会是精神病人?鉴定肯定有问题,等等。于是便申请重新鉴定。而法官因对鉴定意见的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2.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国家开具的证明到诸如医院等国家服务性机构来获得维持其经济、身体与精神上正常性的服务。而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建立基金的方式,通过政府面向社会设立 被害人进行有效的平复会导致被害人成为习惯性被害人、精神病人或形成异常社会性格。相关论述可以参见郭建安主编《犯罪被害人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05.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2 )第18 条中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年2 月第1 版,第148 页。 [13] 张明楷著《 犯罪论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年10 月出版,第178 页和第181 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2.html -
了解详情
和主观上无罪过的自然人,如满14周岁的儿童、精神病人、对犯罪事实毫无认识或无法认识的人等进行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刑法理论上称利用者为间接正 ,有的属于所有权的行使违法,总之都有违反民事法律或者行政法律的前提。[②] 三、 犯罪对象与刑事被害人 刑事被害人应该属于刑事法学上的概念,它与犯罪人相对应而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