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侵害名誉权、人格权等权利的行为 我国刑法中侵害名誉权、人格权的犯罪是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和第246条 :张明楷. 刑法格言的展开[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256。 [27] 精神病人的承诺能力是一个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不同类型的精神病的发病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74.html -
了解详情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提出了要求,并特别规定因过失犯罪或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如精神病人、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的刑事不法行为,导致严重伤残或 ,让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保住了生命。该案成为扬州市先刑后民判决第一案,也成为全国最早的先民后刑案例之一,该案还被评为全国百优法律援助精品案例。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9.html -
了解详情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提出了要求,并特别规定因过失犯罪或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如精神病人、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的刑事不法行为,导致严重伤残或 ,让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保住了生命。该案成为扬州市先刑后民判决第一案,也成为全国最早的先民后刑案例之一,该案还被评为全国百优法律援助精品案例。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8.html -
了解详情
嫖娼人员的收容教育,对吸毒者的强制隔离戒毒以及过去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有些保安处分措施(如对因酗酒而犯罪者的酒瘾戒除以及行为监督等)在我国还付诸 王立军自己。 [16]在最近的调研中,笔者先后了解到两个荒诞的案例:一个是某违法犯罪嫌疑人听说检察院不批捕时,向检察官下跪,请求批捕,送交法院审理,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29.html -
了解详情
是识别能力欠缺者,对自己的行为都无理解力或判断力。诚如盖尤斯所言:精神病人不能完成任何行为,因为他不理解他所做的事情(Gai. 3,106) 。幼儿和大 不应适用过错相抵规则。因为无责任能力者不可能形成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作为典型案例以公示,说明实务界对该作法的普遍认可。但是,这种作法与《民法通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1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生活的除外。 【案例】某县个体户,家中拥有大小汽车几辆及各种高档电器、家具、豪华住宅,但拒绝 是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具有立遗嘱的资格,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所立的遗嘱无效;二是所立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38.html -
了解详情
控制、辨认能力,因此,无法辨别是非,也就不具备证人资格;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其在精神正常状态下,对其控制、辨认能力不会产生影响,也即能够 ].警学从刊,1986,(9):75-80. [17]王超。从一起案例看警察能否构成伪证罪的犯罪主体[J].法学论坛,2003,(1):22. [18]陈杰人。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12.html -
了解详情
致人重伤,最后自己被关进了监狱。儿子留给许某年迈的父母照顾,最后死去。 这个案例中许某无法从犯罪人那里得到有效地赔偿,恶劣的处境又使其走上犯罪道路,是 依靠其生活的家人生活没保障的。 5、加害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精神病人的。 6、其它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情况,导致被害人生活极端困难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97.html -
了解详情
该不作为者也只能构成不作为的从犯。如果只存在不作为者构成犯罪的情形(如精神病院的管理人员,在精神病人攻击其他患者时,故意不加阻止而达到其攻击病人之目的)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⒆转引自郭君勋著:《刑法案例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88年版,第536-537页。 ⒇转引自吴玉梅硕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01.html -
了解详情
的部分学者主张借助放弃重复侵权行为构成中止的理论对其观点的合理性进行解释。(22)他们认为案例中的情形与行为人开一枪没把被害人打死,然后自动决定不再对被害人打第二枪 ,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5)第18条中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2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