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2007年第4期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权保障。科学发展观既是真理观又是方法论。一旦人权保障真正成为刑事 原则,任何人未经合格法庭依法定程序判决有罪之前均推定为无罪,也即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嫌疑人或者被告还不能被认为是已经背叛了契约,那么,他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3.html -
了解详情
了一个明确的指针。{4}89以程序权保障为目标的思路旨在回复和确保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主体性。强调保障程序中的对论原则,其基本内容在于平等 权利发生事实抑或发生了某权利消灭事实以为之。而上述推翻权利推定的过程又被称为恶魔的证明(probatio diabolica)。{6}330加而为了缓和上述恶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关联的测试题、专门的测谎程序。 笔者认为,测谎结论可以界定为:在诉讼过程中,专门测谎人员根据案情或者测谎对象的口供设计一套测试题目,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艳芳,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 【注释】 [1]1998年4月,云南省戒毒所民警杜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78.html -
了解详情
普遍还是坚持确认举证责任倒置规定。[17]他们认为倒置举证责任有必要,适合于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多样性和复杂性,若不坚持确认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在某些特殊的 与客观举证责任(客观证明责任)的结合{13}。在这里,主观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为避免败诉向法院提出证据的责任;客观举证责任则是指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答辩,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其实质是在法院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判定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双方有就足以影响裁判结果的案件事实、证据材料和法律问题进行 到法官的法律见解以让当事人进行辩论或陈述意见的情况下,受到判决。[15]诉讼突袭或者突袭裁判,给当事人造成不经意的打击,限制甚至剥夺了当事人的辩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8.html -
了解详情
但司法现实是复杂的,案件的公正处理要求法官作为判决基础的事实认定尽可能客观合理,而诉讼过程中认识事实的手段却是有限的、相对的。为了实现民事诉讼 另一个极端。诚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已经定下了它自己的任务:即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是该遗嘱违反了民法上社会公共利益原则。[5](P170-176) 2.当然,诉讼人情化之所以能够得以产生并存在还离不开执法者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即法官对 上是与现代法治的要求相对立的。 四、理性对待人情,科学设计制度 既然诉讼过程中的人情化问题总体上与现代法治相去甚远,甚至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对立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417.html -
了解详情
,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并接受刑事处罚的。因此,对其在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的诉讼权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保障性规定。同样,即便是作为原告的受害人,在 这一问题,本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相关司法解释中早已有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 但是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规定不符合审判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41.html -
了解详情
,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以及第 35 条进一步规定了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告诉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民事诉讼法也有相关规定,如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法院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不能理解成对法院的监督,其准确的含义应当是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确保法律施行的监督,这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正如汤维建 和地区的做法,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可以规定对于某些特定的案件,由法院通知检察院参加诉讼。例如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案件、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或者不具有诉讼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