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调查权、勘验权等)过分弱化或缺位的话,那么可以说,它给审判权带来的第二个巨大的变革则是审判权的失范。 审判权失范是指法官在 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3,(1). [16]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之陈述[J].台湾政治大学法学评论(63),2000. [17] [德]哈贝马斯.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浪费。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化,国家法制逐步健全和人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使我国 一模式跨越向第二审法院上诉的程序,避免了可能对二审法院裁判不服再向第三审法院上诉所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无谓浪费和诉讼拖延,及时稳定了民事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0.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 第二,辩论权保障是确保诉讼的正当性,提升当事人对裁判的信赖度的要求。 民事诉讼的正当性表现为结果的正当性和程序的正当性。结果的 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裁判请求权的意义分析。 [7]参见刘敏:《论听审请求权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考察》,栽江伟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筹备组编:《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8.html -
了解详情
中间判决制度之必要:以其功能为中心 民事诉讼的特点之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法院是按照程序顺序分阶段的审理民事案件,而在每个程序阶段都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需要法官 限度上保证法官交替过程中判断的延续和继承,还可促进当事人之间的和解交涉。第二,与前一种思路刚好相反,承认当事人就中间判决可以独立上诉,并由法官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3.html -
了解详情
退赔。被追缴退赔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10.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案件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或者终结 部分确有错误,应当对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6.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294.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那么,我国的民事诉讼中,排除与否的决定宜在哪一阶段做出呢?对此也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在审前准备阶段就对是否排除做出决定;第二种是在法庭 根本上消除非法证据的影响,取得最佳的排除效果。不过,采用这一排除方案需要以下条件来支撑,首先是民事诉讼程序要分为审前和审理两个阶段,并且每一个民事案件都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这种释明权的行使已经超出了释明权行使的范围,第二审判决违法,提起第三审,要求撤销第二审判决。上诉人认为,X的主张是买卖关系,Yl、Y2 体制。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第一章,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同上注,第二章。 [14]由于追求真实与维系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交给下级法院管辖。其次,它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尤其是审级利益,管辖权下放性转移(包括第二次下放转移)实际上剥夺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接受高级别 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页。 [⑦]蔡代玲:民事诉讼管辖若干问题探讨,载曹建明主编:《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78.html -
了解详情
审请求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通常(即就普通程序而言)应当包括以下一些要素: 1陈述权。陈述权是指当事人有 审请求权,则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或者申请再审进行救济。 第二,加强法官的释明权 释明权,是指当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3.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一审程序中提出证据,而且也可以在二审和再审程序中提出新的证据。从民事诉讼实践来看,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其一,容易造成诉讼突袭现象的 庭所著之《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书并未作出诠释。①事实上,在实践中是很难对其予以明确区分和恰当操作的。第43条第二款之规定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