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的其他地点。未成年人被取保候审的,会见地点不得在其居住县、市以外的地方。未成年人被监视居住的,会见应当在其住所进行。第十六条 律师会见未在押 取得起诉意见书。第六十三条 阅卷之后,律师应约见委托人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其他亲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其沟通案件有关情况。第六十四条 律师可以根据案件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669.html -
了解详情
但也不能被归结为思想意识的活动,整个犯罪活动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在客观中体现主观,最后达到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8] 213所以主观方面应该先于 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910.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考察、教育矫治职责难于切实履行。检察机关的监督考察职责,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以及缓刑、假释中办案机关的监督考察职责有类似之处,也面临着相似的 不起诉来解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追诉问题。这样,通过两种程序的结合,既平息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也使得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运作充分体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3.html -
了解详情
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行使侦查权,检察机关享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权,而公安机关处在同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肩负着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使命,[11]绝大部分 的审查庭。该机构应当能够参与侦查活动的全过程,并就所有与公民基本权利有关的事项,如逮捕、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搜查、扣押、窃听、勘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62.html -
了解详情
而只对部分法定损害进行赔偿。如对相对方被错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被以连续拘传或传唤的方式变相拘禁等,国家都不予赔偿。 在程序违法并没有达到违反刑法 得到保证。 其次,法院作为制裁主体,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作出及时救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性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诉机关有权决定实施剥夺、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84.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范围。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法解释制定的机关从自身职能运作的视角出发,擅自对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扩充解释。如关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 为在不同诉讼阶段,各自采取的取积极候审和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和6个月。这样一来,在一个诉讼过程中,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12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7.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或者已经进行了反侦查活动,有利于我们获取其他证据,更进一步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而往往此阶段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也会成为辩护律师出庭辩护的意见。 2、既要 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这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事实清楚、充分(撤消案件除外);第141条规定的是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的证明要求: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监视居住等待审羁押强制措施是有其法定适用条件的,但在司法实践中,拘留、逮捕为最常见的措施,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适用相对较少。出现这种现象与有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1.html -
了解详情
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情形,是否应予赔偿? 如果没有合法根据,而将无罪的人错误地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侵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给其造成损害,国家是否应予赔偿?根据有损害便有救济的原则,国家应当予以赔偿,但我国国家赔偿法同样将其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 以上只是简要列举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35.html -
了解详情
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情形,是否应予赔偿? 如果没有合法根据,而将无罪的人错误地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侵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给其造成损害,国家是否应予赔偿?根据有损害便有救济的原则,国家应当予以赔偿,但我国国家赔偿法同样将其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 以上只是简要列举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