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数罪处罚。[4] 我们认为,对同一行为人既有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又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1)如果行为人既伪造了信用卡,又使用 行为的,不构成盗窃罪。可见,信用卡和银行活期存折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其次,银行活期存折作为一种金融凭证,在我国刑法已规定了金融凭证诈骗罪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不认为是犯罪)。比如,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盗窃罪、涉税犯罪、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理均是呈现此种趋势。通过归纳可以发现,这种立法趋势所涉及 解释角度的定性上却是完全相同、甚至在量刑的范围内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种结论的得出是否与民众内心中的刑事正义理念预判相抵触?是否契合人们的法感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608.html -
了解详情
上讲,招摇撞骗也是诈骗,既然如此,两法条在行为类型上就有交叉的可能。如果依据法条关系的形式区别方法,似乎马上就可以认定两法条存在法条竞合关系。⑺但是,如果 中,将受骗者具有处分意识与处分行为的情形分离出来而形成的独立犯罪。所以,诈骗罪是盗窃罪的特别法条。参见[日]山口厚:《问题探究刑法各论》,有斐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076.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盗窃罪的规定;第二种情况是完全列举式,即周详地、封闭式列举该犯罪的行为对象、行为方式,如1997年刑法典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就完全 -17 另一方面,类型思维也使我们应该认识到被禁止的类推解释与被允许的扩张解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差异仅仅在于程度上:解释结论是否超出了国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3.html -
了解详情
犯,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冒充国家工作人骗取数额特别巨大财物的,构成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之间的想象竞合犯,最终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等等。 处理危险犯之间的界限与 都不存在,故不构成盗伐林木罪,只可能构成普通盗窃罪。 第四,通说认为,危险犯与相关人身犯罪、财产犯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受骗者必须是自然人,如果没有自然人受骗,就不可能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交付)财产。但是,机器是不 信用卡的行为与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为。前者虽然是以后者行为的存在为前提,但其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8.html -
了解详情
,这正如刑法条文中虽没有规定非法占有目的是盗窃罪、信用证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素,但刑法理论却一致认为盗窃罪、信用证诈骗罪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997年刑法修订时立法 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这也说明文物和化石在法律概念上是不同的。[9]该观点基于化石与文物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及《文物保护法》对文物和化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54.html -
了解详情
消费或在银行人工营业窗口取现或转账,虽然本来符合的是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根据该款规定,这种行为也还是构成盗窃罪,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该款又是一种特别规定。 )。对此观点,虽存在下述批判意见,但这些批判均无充分的理由:(1)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之间的区别并不明确;(2)就加重性违法身份适用第65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受骗者必须是自然人,如果没有自然人受骗,就不可能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交付)财产。但是,机器是不 信用卡的行为与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为。前者虽然是以后者行为的存在为前提,但其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90.html -
了解详情
一章,而我国刑法采用大章制,将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9]与盗窃罪、诈骗罪等其他财产罪置于侵犯财产罪一章中。这表明,虽然其他国家和地区刑法 隐匿证据的行为。[33] 例五,一般来说,毁弃罪与取得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毁弃行为不能包括盗窃行为。但是,在特殊情形下,毁弃犯罪也包括盗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