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归属和分享。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发明创造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人共有。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 甲方的同意,不能单独以该项技术申请专利。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可以优先受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当事人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99.html -
了解详情
中止程序由于发明创造产生过程的复杂性及无形财产权本身的特点,对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是难免的。权利纠纷发生后,纠纷当事人应当请求省( 调处或者向地方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为了防止在调处或者诉讼过程中,作为标的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受到损害,当事人可以请求专利局中止有关程序。请求专利局中止有关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106.html -
了解详情
其所有与工作有关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所有权和甲方工作有关的技术成果及权利的归属都归甲方所有。为了甲方的利益,乙方应将其职务创造中有关商业秘密 业务活动的一切构想。 乙方在离职后作出的,与其在甲方承担的工作或与甲方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其所有权属于甲方。 第七条 乙方应该写出并保管本协议 ...
//www.110.com/ask/question-714407.html -
了解详情
书证——一般应包括两个部分:其一,证明专利权人有专利权,如: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文件、专利实施许可或专利权转让合同书等;其二,证明侵权方实施了侵权行为 的专利权是否无懈可击。因此,专利权人应当对自己专利权的专利性重新进行分析、评估,对该发明创造的专利性强弱作出判断,切不可因为自己已经获利专利权就滥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940.html -
了解详情
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发明创造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但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可以优先受让 确定的,当事人各方对技术秘密都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委托开发合同中;研究开发人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开发成果前,不得擅自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500.html -
了解详情
权或者专利权的行为,因而在修订该法时删去了第2款,即“全民所有制单位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必须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并将第4款修改为:“转让专利申请权 中存在的已经投入人力、物力完成发明创造的单位或者个人,因没有先申请专利而带来的不能再实施自己的智力成果的不公平结果。但是,先用权人只限于在原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8.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作如下修改:一、第十一条第一款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五条侵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和本法规定的其他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六十 ...
//www.110.com/fagui/law_7176.html -
了解详情
年颁布《商标法》 三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 我国第一部保护发明创造的法规是1898年清朝光绪皇帝采纳维新派的主张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第一部商标法 至2006年6月,国家专利局共受理3,000,000件专利申请。自1985年4月1日起,我国专利申请达到第一个100万件,用了14年9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583.html -
了解详情
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也在前列。那么,不采用授予独占权的专利制度能否鼓励发明创造呢?诚然,鼓励发明创造的方法还有多种,比如,物质和精神奖励、税收优惠等 推动。正因为如此,各国专利法一般对专利申请人在申请文件中公开发明创造的程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上要以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可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563.html -
了解详情
更是少得可怜,下表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1997—2001年,在中国涉及3G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共462项。1997—2001年 方面:(一)对知识创造的激励作用知识产权制度依法对授予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的排他独占权,并保护这种独占权不受侵权,侵权者要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