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判定。但是,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法律年鉴中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不难对中国民事诉讼的运行现状,乃至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实现程度窥见一斑。1996年,全国法院共 与简易程序界限不清与混用,严重制约一审程序功能的发挥。从现行立法来看,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的规定设有专章,但仅有5个条文,内容粗疏。加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
判力的理论从来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既判力的学说一直被认为是诉讼法的基础理论之一。[65]从既判力与其他民事诉讼理论的关系来看,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 方面,在法律规定及其解释上,各国一般都严格地予以限定,以缩小通过发动再审来对确定判决的既判力提起挑战的范围。就我国民事诉讼法而言,再审程序的适用几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一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都做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只有符合起诉条件和提起再审条件 做的审查,不仅要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证据进行审查,甚至还需要重新质证、认证,上诉审查也是上诉程序的一部分,因此上诉审查应采用合议庭这个审判组织作为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1.html -
了解详情
很难作到公正。 第三,从民事诉讼的审理对象来看两审终审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因此, 程序相衔接,即针对一审终审的案件的再审,再审程序的启动应相对更为容易。 根据我国的现行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可以因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而提起,也可以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8.html -
了解详情
原有职能。1979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施行)》中对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再次予以肯定和确认。但是1979年7月1日第 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法学研究》2000年第四期 4、李浩:《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法学研究》2000年第五期 5、廖永安、何文燕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0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程序的经验和实践,不难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及其实践,确实存在不少弊端。为此,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发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有关问题 ,使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得不到法律保护。 (三)符合申请再审条件的必要再审,且应当规定启动再审程序的期限。 申请再审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2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理性思考 无救济,无权利。任何人都有获得公正裁判的权利,在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过程中,裁判错误是不可避免 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作为规定为程序保障措施,从根本上体现国家对当事人再审权利保障以及既判力维护衡平考虑的格外慎重。 三、民事再审程序的基本架构 一个完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042.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不服只要在法定期限内上诉就能启动二审程序。但再审程序的启动则有所不同,由于民事再审程序会打破既定的终审判决的形式上的确定力和既判力双层保护,动摇 设置本身就不符合举证责任原则和举证时限制度的要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设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当事人在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90.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权,这些部门都可以通过指令复查,检察建设而启动复查程序。从司法部门外部来看,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大代表往往以函件、建议函等方式要求法院对 国民诉法规定的大体相同,都是比较明确的。况且确有错误在理论上不符合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律,缺乏科学性,由于当事人的申请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46.html -
了解详情
原有职能。1979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施行)》中对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再次予以肯定和确认。但是1979年7月1日第 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法学研究》2000年第四期 4、李浩:《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法学研究》2000年第五期 5、廖永安、何文燕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