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一项补救制度,是对两审终审制的一种必要的补充。然而,由于再审程序启动的随意性,导致人民法院终审裁判的权威性受到 再审案件2306件,其中检察院抗诉案件528件,占22.9%,2001年,审结民事再审案件2361件,其中检察院抗诉案件588件,占24.9%。仅200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地位以及一审与二审程序间的关系模式。从国际化视角来看,无论是实行两审终审抑或三审终审的国家或地区,大多将第二审程序作为通常化的救济路径并采用权利 法系在程序分类方面的理念和具体做法进一步佐证了相关学者的观点,即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建构思路,无论过去的非专业化还是现在所追求的专业化,都没有脱离单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688.html -
了解详情
尽可能少的审级,以保证迅速惩罚犯罪,维护统治秩序。当今世界各国积案已成为困扰民事诉讼效率的普遍问题,即使那些值得我国司法改革借鉴的西方国家,也在追求公正与 有关事实进行审理,而且还可日下级法院所适用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应该说在两审终审提下,事实审与法律审的确有利于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杠和加强对下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5.html -
了解详情
则是坚持现在这样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格局,实行审判监督的双轨制,无论是实行三审终审制还是两审终审制,都由法院和检察院进行双重监督,增大纠正错判的概率,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 国家利益的代表,有责任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此,在法国等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涉及到国有利益案件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第二审程序审理,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三、审判监督程序理念之检讨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判监督程序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 两审终审的含义,应当包括案件的所有证据尤其是主要证据应当经过两级法院两审质证。两审终审后一方当事人又提供新的证据即一、二审未曾质证过的证据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3.html -
了解详情
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确保案件的高质量。三是继续坚持两审终审制,认为中国的现实适合于这样的审级制度,不必再做改变。我认为,第二种意见比较合适。在 征求共和国检察官的意见。1在我国澳门,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典》也规定了类似的、完善的检察机关参加、监督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这些,都是研究完善民事行政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00.html -
了解详情
少的审级,以保证迅速惩罚犯罪,维护统治秩序。当今世界各国积案已成为困扰民事诉讼效率的普遍问题,即使那些值得我国司法改革借鉴的西方国家,也在追求公正与 的有关事实进行审理,而且还可日下级法院所适用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应该说在“两审终审’提下,事实审与法律审的确有利于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杠和加强对下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302.html -
了解详情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十二月,沈家本主持编纂了《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以及《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在该两部草案中,分别规定了民事再审程序以及刑事 审判一次的规定,明确将案件被再审的次数限定为一次,从而使一个案件在两审终审外加再审制度的基础上,也最多只能被审理三次。其四,再审的理由为检察员存有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5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进行审理并纠正原审法院在法律适用上的错误。尽管如此,我国两审终审的制度安排决定了要求更高程度地实现法律适用统一性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我国 ,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鉴于上述救济程序是基于一种制度的漏洞(基于职权干预的制度无疑有违民事诉讼的基本特性),且再审作为一种非常救济程序通常很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3.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诉讼制度以审判公开为原则;在仲裁中选择仲裁员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但诉讼中的当事人却无权选择法官;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而诉讼则以两审终审甚至 凸显了当事人程序主体的地位。程序选择权与程序主体论可谓是相得益彰,一方面,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是确立程序选择权的理论依据之一,另一方面,程序选择权理论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