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程序、司法中立和司法独立等现代司法理念的进一步确立,对诉讼制度的要求越来越细密,应对加强对我国民事上诉审审查原则的粗漏进行修正,进一步明确两审的 在此种情况下享有发挥司法主观能动作用,选择、适用法律原则和理论,对具体案件作出评价判断,并作出处分的裁判自由度。各级法院法官均享有自由裁量权,但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2.html -
了解详情
的处分权利尤为如此。 但职权主义同时也有其优势,由于法院(法官)处于诉讼的中心地位,能利用其职权更快地收集证据材料,当事人干预比较少,使得其 自由,尤其是保护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和辩护权利。这样,法官与当事人才能相互协作,共同推进 民事诉讼程序。 2.法官与当事人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原则 在诉讼中,法官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2.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裁定即否定了不适格当事人对诉讼的诉权。 不适格当事人更换制度构想 (一)不适格当事人更换制度的原则 1.当事人处分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保护当事人 新被告参加诉 讼;若其拒不到庭,法院可以依法拘传或缺席判决。更强调的是,法院更换被告必须以原告申请或者经原告同意。否则,法院不得更换,而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21.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指导思想与最高理念。司法为民在民事审判领域的体现与具体化就是对两便原则的遵循和运用。而诉讼调解制度则是便于群众进行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办案这两便原则 枉法裁判提供了可乘之机。调解协议应是当事人妥协让步的结果,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是当事人处分民事权利的行为,但调解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使之不合理、也有损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806.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的保护。如有的当事人起诉时,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又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诉讼请求明显矛盾,审判人员也不提示当事人予以更正,消除矛盾,致使开庭审理后,被 明权的范围,违反了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应居中裁判的规定。法院行使释明权,应受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中立原则的限制,只能依职权在当事人的主张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7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理论基础。 有学者主张以“公益说和广义监督权说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因为,这种理论直接反映出我国 的监督,也包括对诉讼法律的监督。当民事主体在对民事实体权力进行处分时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是其实现法律监督职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4.html -
了解详情
和诚实信用原则等,从实质意义上说这些原则同时也是民事诉讼(法)原则。与证据调查的过程或程序基本相应,可将证据理解为证据方法、证据资料和证据原因。法律 要件(诉讼要件)。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维护上诉制度和实现上诉目的、处分原则和司法消极原则、辩论原则和禁止突袭判决的内在要求。在遵守以既判力维护法律和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理论基础。有学者主张以“公益说和广义监督权说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因为,这种理论直接反映出我国 秩序的监督,也包括对诉讼法律的监督。当民事主体在对民事实体权力进行处分时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是其实现法律监督职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09.html -
了解详情
词频频出现在教学、新闻报刊、判例及法律文件之中,“诉权”成了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法律用语;但另一方面,诉权概念却尚处于连专业学者都难以阐明或说清的 不够的,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笔者主张,民事诉讼一方面要贯彻当事人处分原则,解决存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普通民事诉讼案件。另一方面还从现代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0.html -
了解详情
于当事人之间还是适用于当事人与法院之间,抑或适用于更广泛的主体范围都有一定的解释。探索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范围,可以首先探索其自身特点。诚实信用原则不 原则在民诉法的体系来看,诚实信用原则似乎只是对当事人的要求或者具体说是对当事人处分原则的限制。新《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4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