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却事由等)。 2. 关于刑事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既然是从犯罪的刑法意义上表现犯罪行为的属性,就要探讨具体认定犯罪的问题,但因为其自身并不包含具体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257页。 [57] 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第76页。 [58] 参见陈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无价值论)来看,很难说上述主观内容对行为的违法性即社会危害性的认定具有影响。 例如,从将行为人的一定内心倾向作为犯罪成立要件的倾向犯来看,其典型犯罪 斐阁1978 年版,第186 一189 页 [11] 参见「日]龙川幸辰:《 犯罪论序说》 ,有斐阁1947 年版,第62 页 [12] 参见[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31.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在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认定上将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倒置,优先考虑主观要素,结果将客观上没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为犯罪考虑的现象呢?笔者认为,这 斐阁1978 年版,第186 一189 页 [11] 参见「日]龙川幸辰:《 犯罪论序说》 ,有斐阁1947 年版,第62 页 [12] 参见[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8.html -
了解详情
自首认定 行为人主动向纪委投案或因形迹可疑被纪委盘问教育后如实交代本人犯罪行为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这一点在实践中一般不存在异议。但行为人被纪委双规后 行为人自动投案、悔过自新、不致隐藏在社会继续作案。2、双规 不属于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其它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83.html -
了解详情
某些问题仍然会时常发生争议,且有较多疑难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有效合理解决自首认定问题,让其在司法实践中广为应用,成为司法界破解燃眉之急新课题。本文从以下几 能否成立自首 行为人主动向纪委投案或者因形迹可疑被纪委盘问教育后如实交代本人犯罪行为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这一点实践中一般不存在疑议。但行为人被纪委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26.html -
了解详情
述自己的罪行。 (一)视为自动投案行为的认定。 自动投案是自首的主要行为特征,典型的自首应当是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后主动到司法机关接受追究。然而在司法实践中 乙区之间。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属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被告人供述只有形式上的主动性,实际上多是被迫交待,实质意义不大,如果按自首对待,则不利于打击在逃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720.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无价值论)来看,很难说上述主观内容对行为的违法性即社会危害性 的认定具有影响。 例如,从将行为人的心理过程、状态作为犯罪成立要件的表现犯来看,其典型犯罪 意思内容,否则就无法确定该行为构成什么罪。但是,在这种场合,考虑行为人的意思内容,主要是为了确定行为人构成什么罪(如 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3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事实即可。[1]而对主要犯罪事实的认定存在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认为所谓主要犯罪事实,也就是足以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基本事实。就杀人案件来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页。 [16]周振想:《自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17]周加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57.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犯罪就是共犯。{13}然而,对于是以自己的意思还是以参与他人犯罪的意思等主观要素的认定,本身就存在难于证明的困难。而且,按照利益说,凡是亲自实施了构成 ,其主要系针对亲手且具目的性之构成要件实现而言,详言之,任何犯罪行为的实现,必然有行为支配存在,特别在判断参与者仅有一人时,更为明显,如有数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38.html -
了解详情
的根据并不是同等问题。所以,应当基于立功制度的实质根据,而不是仅仅根据是否共同犯罪来认定是否属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刑法之所以设立立功制度,其实质根据有 得以侦破其他案件,表明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痛恨,因而其再犯罪的可能性会有所减轻。二是从政策上说,行为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利于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