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权或出现重大懈怠,则可依法予以剥夺。 2、监护。监护是指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是在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而无 履行或滥用亲权的分界线;刑法上不认为犯罪,民法上则认为构成虐待、遗弃。而不履行或滥用亲权较二者次之。本文列举案例的被告宋蓉、徐林认为医院没有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2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中的“不法性”构成了正当防卫的充分原因,故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小孩,酒醉之人,精神病人也可实施正当防卫。应注意的是,当相对人明知对方为精神病人或 之需,如情势急迫,也可采取正当防卫手段使之诊疗。[6]依笔者之见,对于此等案例,不必牵强附会于正当防卫,可依合同法上的强制缔约予以解释,强制缔约,是指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5.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的长短,不适用死刑。 3、聋哑人、盲人和精神病人。审查起诉阶段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聋哑人、盲人或在犯罪时为精神病人,主要是依据有关部门出具的残疾证明、精神病 的需要,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毒品死刑案件的典型案例,恰当把握。量刑既不能只片面考虑毒品数量,不考虑犯罪的其他情节,也不能只片面考虑其他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438.html -
了解详情
受骗者处分财产时必须有处分意识,如果受骗者对处分行为没有认识时,如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其处分行为无效。行为人从没有处分能力的未成年人、 具有处分照相机的权限和地位,甲的目的已经实现。应该构成诈骗罪。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以及对诈骗罪和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056.html -
了解详情
归属主体作出。[⑦]因为只有法益的所有者才有权处分法益。但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欠缺自然意义上的认识能力时,具有亲权的法定代理人拥有同意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 [15] 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页。 [16] 之所以说多数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55.html -
了解详情
归属主体作出。[⑦]因为只有法益的所有者才有权处分法益。但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欠缺自然意义上的认识能力时,具有亲权的法定代理人拥有同意权, 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4][日]野村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4.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基于意思的自由处分之区别于盗窃罪的本质特征 诈骗罪与盗窃罪虽然都是取得型的财产犯罪,但历来认可两者存在以下本质的不同:盗窃罪是违反意思的占有转移,而诈骗罪则 权限,也能够被承认。 情形二,自然人法定代理关系中的三角诈骗: 【案例5】:精神病人A受亲友捐赠而获得了5万元钱,由于其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442.html -
了解详情
罪轻的证据材料(第39条)和辩护人对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第40条)及时告知控方, 的是我们陷入确立权利无法实施再确立权利再无法实施的恶性循环[48]。因此我们设想以案例指导跳脱立法中心主义的虚无缥缈,以配套程序摆脱实质判断标准的人言人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7.html -
了解详情
的任何理由,蓄意使某人在纯因法律制裁原因之外,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二、酷刑罪的特征 (一)客体特征 酷刑罪侵犯的 人员或者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人作出某种扩大解释,例如在涉及儿童或者病人的案例中,行为人可以是对病人、儿童等有着某种特定权威的、正从事着教育、医疗工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98.html -
了解详情
中,诱惑侦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被告人陈某等贩卖毒品案就是现实中一个普通诱惑侦查案例。2003年5月,黄某从吴某处获知甲县乙镇有人种植鸦片,便向 侦查。 3、适用对象:有合理根据或足够理由表明正在实施犯罪或者有重大犯罪倾向的人,不能适用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 4、行为方式:禁止高度诱惑性手段,只限于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