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唯一法律根据,并以物权公示为生效要件。因此,在德国民法上,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法律行为的公示形式和成立要件。如台湾民法典第758条规定 进行审查,从而减少行政权力介入私人交易领域的机会。 鉴于上述情况,明确不同性质的登记行为的审查义务事关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关系的合理界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12.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法中最主要的原则,而公示方法中,最重要的则是不动物权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在私法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权利归属,即公示权力; 交易市场中存在办理公证的习惯,否则,这种机制很难得以有效实施。④ 我国有学者认为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无需公证介入,物权立法过程中也有意见一厢情愿的认为“根据我国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4.html -
了解详情
5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6许明月等著《财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7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下册 。8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9王利明《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载于《民商法学》2002年第1期。10郑冲贾红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70.html -
了解详情
更多的财产损失。 (3)还有的学者认为,从大多数国家民事立法来看,是拒绝将善意取得制度使用于不动产领域,如《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日本民法典192条等,在这里我们要看到一个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同和他们在其他立法上的补充问题。英美法日等国家对不动产登记采用形式审查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87.html -
了解详情
及房屋不仅为生活所必需,而且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原先被视为禁区的许多不动产权利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导致和促进了土地二级交易市场的建立及房地产交易市场的 的保护,这也符合当今法律注重保护弱者的价值趋向。 再次,创设预告登记制度是健全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的需要。我国《民法通则》第72条及《合同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29.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行政许可。履行了上述严格的程序后,质押合同方可依法生效。 此外,不动产收益权质押还受到高速公路车流量、污水处理受益人口数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 专门薄册上的事实或行为 .在中国目前虽然存在很多关于不动产登记方面的法规,但由于目前“不动产登记机关是‘多头执政’,而且依据的法律也不同”(孙宪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96.html -
了解详情
起步的中国期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种情形下,物权实质上由“国家独享”,因此无所谓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呼唤完善的法制来确定公平、 ,笔者对此拟建议如下:(1)按照“五统一原则”改革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8](2)以登记方法为主体,结合我国实际和法律传统并存其他公示方法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78.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的支撑以及整个公私法的协力多是一项制度建立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不动产登记在我国唐朝就有文碟制度,唐朝恢复实行均田制度,采用户籍制度, 思维与民法实例》[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参见 戴涛:《行政登记侵权之诉研究》载于《行政与法》[J]2002、2 第59页。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4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也督促债务人按约定完成特定的物权行为,警示第三人须尊重已预告登记的债权,不为妨害行为。总之,巧妙综合债权法理论与物权法理论的预告 立法研究[J].西安:法律科学,2000.02.118. [6]王利明。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下)[J].求索,2001.06.36. [7]王泽鉴。民法学说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06.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变动的发生须有双重要件构成,即当事人的物权意思表示加上不动产登记的这个外在的客观事实。[[16]] 通常物权公示具有三大效力:[[17]] (1)物权转让 ,善意之成立,不以取得人事实上已查阅土地登记簿为前提,只要土地登记簿之登记状态对其权利取得为支持时,即可成立其善意。[[38]]第三人消极不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