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顺序进行。这是标罗对古代罗马法诉讼构造研究后提出的观点。众所周知,古代罗马民事诉讼以争讼程序(litis cntestatio)为分界点,分为法务官( 的事项,是法院必须以职权手段进行调查的事项,因此作为判断诉讼法律关系是否成立的诉讼要件不能通过当事人任意处分的抗辩形式来表现。因此,无论当事人是否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则是按实际损失和赔偿能力两个原则进行审理,其赔偿范围比单纯的民事案件要小得多。特别是附带民事诉讼排斥精神损害赔偿,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 人民共和国不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66条第2款的约束。 [5]《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7条资产的返还和处分:一、缔约国依照本公约第31条或者第55条没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8.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容和缺陷为着眼点,着重时监督原则、内容及权力措施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权 【写作年份】1999年 【正文】 惩戒权 提请惩戒权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违法和错误行使审判行为的责任人员,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及纪律处分的权力 4.立案侦查权 立案侦查权是人民检察院对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12.html -
了解详情
申诉理由,以及原审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诉或者向检察院提出申诉;原审法院自己决定再审的条件和程序;上级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原审法院再审条件和程序;检察院提起抗诉条件 的主客观过错)作为进行再审的依据;而当事人的自身诉讼过错不作为再审的依据。这样我们既把一、二审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权利自由处分原则(不告不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0.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妥当性为法院释明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但法院的释明活动也应兼顾当事人平等原则。因为毕竟民事诉讼是以公权力介入私权纠纷为特征,对当事人的平等 讨论案件的情况属于工作秘密,如果泄露将会受到记过以至开除等纪律处分。 [22]参见黄国昌:《民事诉讼理论之新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
提高诉讼效率。但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没有此项规定,实践中均由法官决定当事人的争点和审理对象,不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和法官中立原则。 4、缺失审前调解程序的 、建筑工程结算纠纷案件、房屋质量纠纷案件等。 (3)审前调解程序的启动。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采取的是有条件的当事人处分主义,即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权赋与第三人;第三人与权利主体并有诉讼实施权。Henckel认为,当事人适格应以当事人的利益与处分权限来决定是基于下述考虑:首先,既然诉讼 权利关系主体进行了分离。〔32〕美国民事诉讼一般遵守“实质的利益当事人”原则,同时就例外情况加以明文规定。〔33〕由于例外情况的扩大规定,使得确定当事人适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5.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影响到债务的最终执行。因此,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进行暂时扣押和暂时处分。这里,暂时扣押,针对的是债务人 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及其主体、客体,民事诉讼法院的管辖权,民事诉讼法所贯穿的各项原则和主义,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上诉审程序、抗告程序、再审程序、特别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1.html -
了解详情
新民事诉讼法第规定:由此可知,民事诉讼中的调解的本质是指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平等自愿地在诉讼过程中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及程序权利,通过协商,通过相互 案件的过程中,由审判人员主持,本着自愿,合法的原则,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等争议,进行调解,促成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进而解决纠纷,所以其基本特征是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575.html -
了解详情
与裁判的结果密切关联。 同时,在法理和法律规定上,当事人基于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对法律赋予自己的民事诉讼和民事实体权利享有自由处分权,而且对案件事实的查明 制约作用,也可以说是重要影响。所以,监督审判活动,必然涉及应否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问题。 第二,如果上述论述符合逻辑和法律,那么,作为结论来说,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