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培训制度、指导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纠纷和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工作制度等,建立基层联调联动的长效机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积极与司法行政机关、基层 案件委托上述单位或聘任、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 效力确认,即对经特邀调解员或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协会等诉讼外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0.html -
了解详情
文书确认调解。 (二)现实障碍:当前由于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人民调解组织的功能弱化、人员不整,人民调解组织经常处于非工作、非运行状态,从源头上来说没有人民调解 虚势以待状态,但因没有达成的或经公证的调解协议来到人民法院,一般情况下法院无协议可供确认或执行。诉前调解的人民调解与诉讼衔接基本成为空话。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45.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压力;和解协议的达成不是缘于程序内的或者程序以外的任何外在压力,而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法律制度, 正义与效率。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在我国建立刑事和解的人民调解模式,虽然不存在严重的制度性障碍,但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人民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做法,实质上是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升级,其原因可能在于:在以法院为主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中,人们对司法ADR机制的误读。[12]ADR在 并有利于促成调解的个人协助调解工作。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前款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 刘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83.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不仅是当事人双方自愿的结果,还有审判权因素的介入,而且最终调解协议须经法院确认。当事人行使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是 规定可知,其对当事人反悔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倾向于限制反悔。 为了公正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54.html -
了解详情
和程序进行资格认证而具有行业权威或专业权威性[39].所以,当人民调解随着城市熟人社会的解体而日渐萧条的时候,仲裁却可以在陌生人社会中异军突起,究其原因, 职权主义色彩,法律对当事人和解这种最能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纠纷解决方式却没有赋予司法确认的方式。由于法官的职权在促成调解协议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调解文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即调解协议并不能直接生效,只有双方向法院申请确认程序并经 ,是完善民事诉讼法各项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对此,应作明确的规定。 (五)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如第三所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348.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为主导,这都表明其性质属于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调解协议是国家机关的倾向表达。 [18]2011年颁行的《人民调解法》虽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界定为依法设立的 诉讼程序,商事(公司)诉讼程序,公益诉讼程序;此外,针对司法确认和司法监督也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审理程序。除了补充空缺程序外,对已有程序也应进一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328.html -
了解详情
。 【律师解读】本条是关于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申请司法确认的规定。 本条规定亦属于劳动程序法领域的创新型条款,其法律依据是2013 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409.html -
了解详情
中虽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较之前的人民调解条例和司法解释都有了显著提高,如该法第3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