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一种原则性态度,要求国家、政府及市场主体具有尊重规则与形式的修养,并在通常情况下以形式理性优先性作为实施经济法的立场与思路,但在处理具体事务与个案时, .125,57,57,220。 〔3〕〔15〕〔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4〕〔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96.html -
了解详情
和意思表示制度为核心,主要调整当事人意思自治,亦即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财产流转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主体制度、物权和其他权利制度,与刑法衔接调整较轻微的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11]粱慧星 王利明 著: 《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页。 [12]史际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08.html -
了解详情
。[1]笔者试图借用此一学术资源对经济法上的权利(力)问题进行研究,以企唤新经济法的制度化问题。 在探讨经济法权利(力)制度化之前,需解决经济法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2。 [14]依照前述所命定的理论研究框架,权力与权利的区别就在于其主体为公共机关和准公共机关,其内容是法律确认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42.html -
了解详情
有差异的。 (三)干预手段不同。确权性干预与限权性干预构成了民法与经济法的主要区别。经济法提升效率着重于公权直接介入私权内部,这与公权对私权的 的种种积极措施或手段上。民法中的形式正义只要实现平等对待就足够了,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则不同。形式正义的平等对待和针对各种主体设定的标准可能违背其要求,因而它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53.html -
了解详情
在此良好环境下自由从事活动的主体行为加以规范;被认定违反了这些弹性条款的行为,即超出民法调整的范畴而需由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丹宗昭信,厚谷襄儿.现代经济法入门[M].谢次昌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6]何平.论经济法与民法价值定位的二元互补律[J].山东法学,199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76.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公权机关与市场主体之间相比较的结果,因而是外部的。不仅如此,这种非均衡性也是相对的。促进型经济法的种类多样,在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中,权利义务 规范在经济法中也较常见。 [4]相关论述参见张守文:《论促进型经济法》,《重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5]例如,我国《循环经济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73.html -
了解详情
有差异的。 (三)干预手段不同。确权性干预与限权性干预构成了民法与经济法的主要区别。经济法提升效率着重于公权直接介入私权内部,这与公权对私权的 的种种积极措施或手段上。民法中的形式正义只要实现平等对待就足够了,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则不同。形式正义的平等对待和针对各种主体设定的标准可能违背其要求,因而它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301.html -
了解详情
有差异的。 (三)干预手段不同。确权性干预与限权性干预构成了民法与经济法的主要区别。经济法提升效率着重于公权直接介入私权内部,这与公权对私权的 的种种积极措施或手段上。民法中的形式正义只要实现平等对待就足够了,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则不同。形式正义的平等对待和针对各种主体设定的标准可能违背其要求,因而它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00.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息息相关,不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市场主体,在理论上都应承担一定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但促进型经济法的制度设计,更多的还是偏向政府责任。市场主体或 企业的目标必然落空。 [5]相关论述可参见张守文:《论促进型经济法》,载《重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6]除抽象性规范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3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和意思表示制度为核心,主要调整当事人意思自治,亦即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财产流转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主体制度、物权和其他权利制度,与刑法衔接调整较轻微的侵权 在任何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中都只是一种臆想和一厢情愿。注释:[1]史际春:《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载《当代法学》1992年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7.html -
了解详情